第13节(1 / 2)

('<!--<center>AD4</center>-->这抹温暖,就像一根导火线,唤醒了苏牧关于昨晚那个拥抱的记忆。

那时候,他虽然醉得快不省人事了,但仍有一点微弱的意识,对周围发生的事仍有感知。

他记得,那轻轻走向他的脚步声,

他记得,花香和药香不断地交缠融合,似有若无地环绕在他的周围,

他记得,那个轻柔的拥抱与那几句没有听清楚的低喃……

这么想想,苏牧流下了一地感动(?)的泪水。

他不得不说……这真是……真是太基了!

剧情君你是要闹哪样啊,这脱肛野马般地自由发挥真心没问题吗?强烈谴责有木有!生无可念有木有!

劳资可是宇宙第一直男!直得都可以当尺子用了好吗!

很久很久以后,当苏牧在某世界之主大人的身下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时候,他才惊觉他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尺子也包括卷尺啊泥煤,那弯得真是怎么掰也掰不回来啊。

#论比喻漏洞的可怕xi_ng#

#你还记得那缩成一团的卷尺吗#

————————————萌萌滴分界线——————————---

接下来的几日,苏牧在养伤的同时跟诸葛亮的交流倒是增加了很多,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大雾),竟真有几分知音的味道。

而苏牧,也有惊无险的将进度刷到了80%。

“爬山真是好累啊,真不知道孔明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一推开小院的门扉,苏牧就毫无形象地仰躺在地上,酸软无力的四肢连动一下都显得困难无比。

今天一大早被诸葛亮从被窝里挖出来一起上山挖草药,一共翻过了好几座大山,苏牧觉得自己就快散架了,可诸葛亮还是一脸的气定神闲,连口粗气都没喘。

这充满恶意的世界!明明诸葛亮的身材也是偏瘦的啊,为什么体力这么好!这绝壁不科学啊。

“经常去爬山,就不会有这么辛苦了。”诸葛亮回答道,“你还是快点从地上起来吧,地上还是太凉了,小心寒气入骨。”

“先生——”还没等苏牧发表他的长篇大论,门童就向二人走过来了。

苏牧赶紧从地上爬起来。

“什么事?”诸葛亮转头看向那个小门童。

“先生,今天有客到访。”门童行了个礼之后道。

“是什么客人?”

“总共有三个人,其中一个自称是汉室宗亲刘备刘玄德。”门童从怀里掏出一个棕黄色的信封,递给诸葛亮,“听闻先生不在,他们便离去了,说自身军务繁忙,改日再拜访。临走之前留下文书一封。”

“我知道了。你去忙你的事吧。”诸葛亮点了点头,开口吩咐道。

苏牧心里猛地一沉,刺骨的寒意在骨髓里蔓延。

这么快就进行到三顾茅庐这一步了吗?

历史的轨迹是那样的清晰,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感刘备知遇之恩,出山相助,使天下终成三足鼎立之势,最后的最后,在那荒凉的五丈原写下生命的最后一个休止符。终其一生,没有再回到这间小屋,没有再看一眼,这熟悉的山水。

一种浓重的悲哀席卷而来,像一只铁手紧紧扼住了苏牧的喉咙。

以前在历史书上学的时候,不过短短的几行字就描写完一个人的一生,留在脑海里的也不过是那些所谓的丰功伟绩;而现在,站在面前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那么的鲜活,不再是史书上那薄薄的几行字,他可以如王者般指点江山,也可以如师长般春风化雨,还可以如挚友般举杯共饮……

如果……如果……他尽力阻止他跟随刘备出山,孔明是不是就可以避开后面的那些劫数,是不是,就可以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一直这么耀眼的活下去?没有颠沛流离,没有鞠躬尽瘁,没有最后的含恨而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