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1 / 1)

(' 只是她以前都不知道,原来那些小毛病是可以医治的,她只以为是自己运气不好,月子没坐好,羞于告人只能强忍着。 林昭真心实意的感叹:“她可真厉害。” 林渔笑了笑,跟着夸道:“白大夫确实非比寻常,不过阿昭你也不差。” “我哪能跟白大夫比。”林昭失笑。 林渔却不赞同这话:“怎么不能比,白大夫医术高明,阿昭你的绣工也很出色,你才入门不到三个月,却都要强过师傅了。” “若是你从小学习,也许现在早就成了能工巧匠,天下闻名。” 林昭惊呆了:“我可不敢这样想。” 她心底有些激动,却又很是难为情:“爹,不能因为我是你女儿,你就一个劲夸我,不然我可要找不到北了。” 林渔点到为止,自信不是光靠他夸就能得来的,还得真金白银。 父女俩没耽搁,直接找到了绣房。 林渔提前打听过,长河县的绣房既是售卖绣品的地方,也会收购县城和附近乡村的绣品。 绣房里很是热闹,到了门口,林昭便有些心生怯意,低声道:“爹,要不您进去问问,我就在门口等着。” 林渔却不同意,还说:“既然你想卖绣品,就得知道大家喜欢什么样的,闭门造车可不兴。” “走吧,一起进去看看,你多看一些时兴的花样,回头学着做了,卖出去的价格就会更高。” 林昭被说服了,亦步亦趋的跟在亲爹后头。 两人打扮朴素,店里头伙计喊了一声随便看看就招呼别人去了。 林昭反倒是松了口气,跟着林渔去看店里头售卖的绣品。 不愧是长河县最大的绣房,柜台上摆着满满当当的绣品,手帕香囊这些常见的花样百出,各种时新的款式看得林昭目不暇接。 林渔还在店里头看到绣好的衣裳,上面的牡丹花栩栩如生。 他扫了一眼,便知道最好的没摆出来。 林昭却只觉得大长见识,在村里头的时候,她觉得师傅的手艺已经是顶顶好的。 如今到了店里头一看,就觉得爹说的对,她要是不进来看一看,都不知道城里头喜欢什么。 她不再畏手畏脚,生怕别人瞧出自己是个乡下人,而是壮着胆子仔细打量起来。 一圈儿的绣品,林昭从头看到尾,没敢上手摸,怕碰坏了。 “爹,这个绣的没我的好。” 林昭扯了扯亲爹衣袖,低声说道。 又指着另一头的说:“那边的却比我做的强一些,花样也时兴。” 林渔听了心中有数,点头道:“那你绣品的价格应该在两者之间,不过绣房收购的价格,会比卖出去的便宜一些。” 他叫来伙计一问,打开带来的绣品给对方看。 伙计眼力尖的很,立刻给出了一个公道价,果然在两者之间,但比售卖价便宜。 林渔看向女儿,等她做决定。 林昭听见绣房会要,给的价格还不错的时候,整个人已经紧张的握紧拳头。 她用力点了点头,表示肯卖。 伙计笑着收下绣品,数出铜板来,口中还说:“您闺女的手艺不错,就是花样老旧了一些,年轻姑娘媳妇不喜欢,她若是做一些时兴 的花样,价格还能高一些。” 林昭一听,忍不住开口问:“什么样的花样子才时兴?” 伙计指了指柜子里的:“这是京城传过来的花样,现在最时兴。” 林昭靠近两步,努力看着那花样子,似乎想要靠记忆记下来。 林渔抬头问:“店里头可有卖花样子的,我们买些带回去照着做。” “自然是卖的。”伙计等的就是这句话,立刻掏出一堆花样子。 林昭心急:“爹,我记下来就可以,不必花这个钱。” 林渔却让她上去挑:“记错了到时候反倒浪费布,花样子价格不贵,买回去绣出来就能赚回本钱,这是给你的绣品事业做投资。” 林昭听不太懂这话,但听明白记错了卖不出去就是浪费的意思。 到底是忍着心疼,从花样子中挑了几个自己觉得最好,最艳丽的。 林渔爽快的付了钱,这才带着女儿离开。 林昭将花样子包好了塞进怀中,嘀咕道:“才挣了几个钱,结果又花出去大半。” 林渔听见了,忽然转身喊她:“把手伸出来。” 林昭不明所以,但还是乖乖伸出手。 下一刻,林渔将一串铜板放在了她的手心。 农家女的愚孝爹(25) 农家女的愚孝…… 铜板冰凉凉的, 落到手心却把林昭烫了一下。 她下意识的想收回自己的手。 “爹,我用的针线绢布都是你买的,这钱你拿着, 不用给我。” 她心想, 自己带着女儿回娘家白吃白住, 虽然爹和妹妹 ', ' ')(' 不嫌弃,可她心底过意不去。 再者, 谁家女儿挣了钱不是给爹娘拿着, 出了门的就得给公婆或者丈夫,自己能留点零花就不错了。 就像教她们绣花的师傅,平日里挣了钱都是要上交给公婆的。 林渔拉住她的手,将铜板全挂上去:“这是你靠自己本事挣来的钱,理应让你自己拿着。” 铜板压在手上沉甸甸的, 林昭抿了抿嘴角:“可是……” 林渔笑起来:“阿昭, 这才短短两个月, 你就能靠自己的绣活挣钱了, 爹觉得很自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