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 / 1)

(' 原主信了这话,将这些年积攒的继续都给了妻子,好让她能早些安顿好。 哪知道左等右等,王梅再也没回来,一个月前,王梅来了一封信,要跟他解除夫妻关系。 原主如遭晴天霹雳,愁云惨雾。 一个月后,原主打了探亲假,直接买了回京城的火车票,头也不回的走了。 夫妻俩都是狠心人,拍拍屁股走人,将一对儿女丢在了乡下不闻不问。 林渔从原主的记忆中翻出一双儿女,老大林东七岁,老二林苗才五岁,都还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原剧情中夫妻俩一走了之,兄妹俩就成了没人要的娃,得亏乡里人实诚,没看着他们活活饿死。 吃着百家饭,林东林苗好不容易长大成人,连书都没读过,不认得几个字。 从小受人白眼,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让兄妹俩钻进了钱眼里,只要能挣钱什么都敢干,。 他们又没有父母管束,正遇改革开放的浪潮,一脚踩到了泥坑里,一辈子都没爬上来。 被处决的时候,林东林苗还不到 三十岁,短暂而凄惨的一生走到尽头。 接收完所有信息,林渔忍不住叹息,这是一场时代造成的悲剧。 下一刻,他迅速打开厕所窗户,深吸一口气直接跳了出去。 “有人跳火车。” “不会摔死了吧。” “是不是小偷,大家快看看有没有少了东西。” 林渔将这些声音抛到脑后,他也是实在没办法,火车距离下一站还有两个小时,真等下车再买票都难。 他穿越过来的及时,火车驶出没多久,车速还不算快,现在跳下去走一个小时就能回去。 林渔一个翻滚,除了擦伤并没有其他伤口。 他翻身起来,毫不犹豫的往回走。 梅溪村中,林苗正坐在门槛儿上往外看,期盼着爸爸能出现。 这栋茅屋是夫妻俩结婚后才搭建的,家徒四壁,屋顶的茅草都掉了许多。 自打知道能回城,夫妻俩的注意力都在回城上,哪有心思管这栋破屋子,连跟两个孩子说话的次数都少了。 林东背着个大箩筐回来,里头装满了野菜,这是他大清早就上山采集的。 “哥,爸爸啥时候才回来?”林苗看到他就仰着头问。 林东抿了抿嘴,没法回答妹妹这个问题。 自打亲妈一去不回头,甚至写信跟爸爸离婚,兄妹俩就没少听闲话。 如今爸也走了,临走之前也是那番说辞,等安顿好了就回来接他们。 林苗年纪小不懂,林东却知道,他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大哥的沉默让林苗心中害怕。 林苗低下头吸了吸鼻子,眼泪一颗颗砸落在地上。 “爸是不是跟妈一样,也不要我们了。” 林东摸了摸妹妹枯黄的头发,说:“爸不在,哥也不会让你饿肚子。” 结果一说这话,林苗哭得更伤心了。 “以后我们就是没爹没妈的孩子了,哥,我害怕,他们为啥子不要我们。” 林东哪知道为啥子,他愤愤的想,都要回城,回城就那么好,城里头到底有什么。 兄妹俩抱头痛哭了起来,结果没哭两声,肚子叫得比他们的哭声还要响。 林东倔强的一抹眼泪:“饿了吧,哥给你做饭吃。” 家里早就没粮食了,林东将野菜洗一洗,切一切就往锅子里头倒。 就这样,林苗趴在灶台旁边也忍不住咽口水。 她使劲吸了吸鼻子,说:“哥,明天我跟你一起去摘野菜,我们也能养活自己。” 林渔拖着包袱回到家的时候,就瞧见兄妹两个正在喝绿糊糊,那颜色,看着就让人胃口反酸。 他一走进来,兄妹两个瞪大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看。 “吃饭呢。”林渔尴尬的打了个招呼。 下一刻,林东撒丫子冲过来,像一个炮弹一样冲进他怀中,紧紧搂住他的腰。 林渔吓了一跳,却感受到腰部滚烫的温度,那是林东的眼泪。 林苗慢了一步,跑过来抱着他就哭哭啼啼起来:“爸,你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你再也不会回来了。” 兄妹俩嘴上说得倔强,实际上都吓坏了。 失去母亲后再失去父亲,对于两个孩子而言是最残忍的事情。 这是原主造的孽。 林渔抚摸着两颗小脑袋,又把包袱里的窝窝头拿出来给他们吃:“吃这个吧,比野菜好吃。” 那是原主带着,准备路上当干粮的。 林东吸了吸鼻涕,将窝窝头让给妹妹,又小心翼翼的偷偷看他。 林苗却没想那么多,爸爸回来了,她就放心了,却不肯一个人吃独食:“爸也吃,哥也吃。” “一起吃。”林渔将窝窝头掰碎了放进锅里头,搅和一下就成了 ', ' ')(' 窝窝头野菜汤。 低头尝了一口,林渔就直皱眉头。 在古代最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吃的这么差,这是人吃的东西吗,怪不得两个孩子都面带菜色。 想到如今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差距,林渔十分理解夫妻俩为什么削尖了脑袋想回城,物质条件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可为了回城将孩子丢在乡下,从此以后不闻不问,这俩就不配当父母。 林东小口小口吃着,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爸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