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2)

这样的人只有……

“公主。”

出游的思绪被内侍的声音拉回,翁思妩撑着下颔,脸微微红,发觉宫里来收拾的人都准备妥了,正等着她吩咐。

内侍总管跟默秋最后出来,“时候不早,公主可以出发了。”

他们来时不过晌午,收拾一通费了不少时间,还要赶去永安宫安置。

后宫之中虽然忙碌,前朝的安静和严肃不受半点影响。

两仪殿内,祈朝节刚过梁寂鸾分了几段时间接见大臣。

前面的人一走,后面便有臣子补上,殿内殿外都有人喜忧参半。

临近午后,终于轮到晋武侯,“传,兵部侍郎、晋武侯易信舟觐见

。”

“臣易信舟前来述职,陛下万安。”

“武侯平身。”

一旁的侍人道:“陛下感念武侯旧伤发作,不宜久站,特意命人搬来一张椅子,武侯大人请坐。”

时任兵部侍郎的晋武侯无比感恩地向上看了一眼,虽然先帝故去,新帝继承大统,御下有术,律法严苛,重刑戮。

不少臣子出于忌惮而私下隐隐心生不满,但新帝都自持主张,毫无动摇,对待先帝曾经的心腹旧臣多礼待,而非打压。

晋武侯心中感觉慰贴地道:“陛下圣心眷顾,臣万分感谢。”

“只是人老不中用了,不过是从前战场上的伤痛,以往还能忍耐,上了年纪却不如年轻时那样。”

梁寂鸾向来对不触碰底线的大臣态度施予体面,平和道:“武侯不必伤怀,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骨肉之躯,血肉之痛罢了。”

“有武侯这般为国尽忠殚精极虑,才是年轻臣子们该有的榜样。”

晋武侯:“是,有陛下这样关怀微臣,微臣只恨不如当年年轻力壮,可以驰骋沙场为陛下开疆拓土。”

“现在只有教导后代子嗣、儿孙让他们一如臣般,为国效力。”

梁寂鸾:“朕知道,武侯和长康夫人伉俪情深,育有三子两女,子孙繁茂。”

“长子和次子在军营是吗?朕有听禁军统领提起过,人在昭武校尉手下当值,很有些胆气。”

晋武侯听后,面露红光与有荣焉道:“是,长子和次子经常向往臣与先帝征战当年,也一直期望能成为陛下的得力下属。”

“不光他们,臣最小的儿子,今年亦通过考校,有幸入了兵部,在库部主簿的手下效力。”

说着,渴望而期待地看着帝王。

梁寂鸾:“原来是刚为官的臣子,他叫什么。”

晋武侯恭敬道:“回陛下,臣最小的儿子,叫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