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2 / 2)
付之幸握住霍香的手,说谢谢霍老师。
霍香笑着回握住她的手:“好好干,明年代表鲁南去参加乡村ceo论坛。”
回去的路上,两人在路边打车,姜甜崇拜的说:“姐,你真厉害!我以后和你一样厉害就好了!”
付之幸笑了,“会的,甜甜。”
付之幸心中有数,带姜甜来参加这次的会议,就是要给姜甜开辟新的出路。
姜甜走她的江湖传媒的拍摄道路太艰难了,她没有镜头的敏锐度,没有出彩的剧本编排,也不会设计镜头,跟着付之幸的这段时间进步缓慢,属于事倍功半。
她想,那不如就给姜甜换一条路。
回到家,她花了一周时间写完了具体的执行方案,前前后后改了好几次。
她第一次写这么具体又复杂的方案,很多问题让她头疼。
例如,一支专业且多元的执行团队,不同的职位需要多少个人手?她联系张择锐,向他取取经。
张择锐在电话里说:“团队初期不用分的太细致,每个人都需要身兼数职,我估计10-20人……”
付之幸一边计算,一边让姜甜全程跟着她学习。
姜甜快要崇拜死付之幸了,在她看来,付之幸做的这一切十分不可思议。
原先她觉得付之幸是个不错的姐姐,拍摄拍的好,剧本写的好,对他们几个徒弟也慷慨大方,姜甜以为自己以后会和付之幸一样成为一个导演呢,没想到付之幸带着她直奔另一条路线了。
事实证明付之幸的决定是正确的,姜甜不擅长创意方面的内容,但是在整理归纳、组织能力和细节的把控是不错的。
付之幸写了好几遍的执行方案,写的疲惫,姜甜就一条一条的帮她看,发现了好几处不清楚的地方。
付之幸夸姜甜细致,姜甜开心的笑着,说:“姐,你是我偶像。”
最后一版执行方案提上去后,过了一个月,霍香派来的人手就到了。
十二名年轻人,付之幸和霍香亲自挑选的。
有的是农业大学电商专业的毕业生,有的是教育专业的教师,有的是学营销的市场专员……
有男有女,性格迥异,都很年轻,很有礼貌,思想是统一的要为乡村做贡献,他们统称为“新农人”。
已经十一月了,十二名新农人和付之幸带的三个徒弟,加上她自己,一共十六名新农人,每一天都忙碌且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