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2)

熊少华理所当然道:“老大呀,他前儿就让我们查张……”

封析扬突然觉得耳边旁边“嗡嗡嗡”吵得要命,他“啧”了一声:“哪儿那么多话,盯着。”

熊少华立刻闭了嘴。

许志鸿杵他:“让你嘴快。”

熊少华嘟囔:“我也没说什么呀。”

眼看沈慧的追悼会就要开始,竹韵理了理衣摆就要往怀思厅去。

封析扬一把拉住她:“你干嘛去?”

竹韵看了眼抓着她胳膊的手:“我要去确定张平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样。”

她拍拍封析扬的手:“你们出现恐怕会引起他的警觉,但是我不会,我是去参加追悼会,不是冲锋陷阵,放心吧封队。”

工作人员出来告知已经准备好,人到齐的话追悼会可以开始了。

张平一点头:“多谢,差不多了,那就开始吧。”

他正准备转身,看到竹韵,只愣了一瞬便笑道:“竹医生,没想到你也来了。”

竹韵:“毕竟相识一场,说起来沈慧是我的病人,其实每次聊天,与朋友无异,我应该来送她一程。”

竹韵这话说得得体,张平挑不出错。

“竹医生有心了,阿慧在天之灵也会高兴,请。”

竹韵看着张平的背影,静静地站在人群后。

追悼会正式开始,司仪是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每天乏陈可谓地重复着同样的话语,毫无感情可言。

“请亲友默哀。”

沈慧根本没有几个朋友,怀思厅里乌泱泱的人群中可能有很多都不认识沈慧,敷衍的默哀着。

默哀毕,张平拿着一张纸上台,他在上面说得真情实感,人群里竟有人被他说得开始抽泣。

悲伤的氛围迅速扩散,一旦被感染,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反正肯定不是沈慧,都开始哭泣。

仿佛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张平越说越激动,最后竟也放声大哭起来。

有朋友上前抱住张平安慰他,又成了簇拥的状态。

一场追悼会,成了一场哭泣的闹剧。

竹韵心里有了七八分的确定,悄无声息地退出怀思厅,穿过车道时被人喊了一声。

封析扬坐在驾驶室上冲她一招手:“上车。”

竹韵习惯性地去拉后座车门,结果看见熊少华和许志鸿难得和谐地坐在后座,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竹韵无奈,只能坐进副驾:“这就走了?”

封析扬一打方向盘:“靠猜测抓不了人,办案子讲证据,竹医生,说说你都看出什么了。”

竹韵打了个腹稿才道:“张平为人内向、自卑,从小到大大概都是那种放在人堆里像个透明人一样不受关注的存在,但是在他的内心里,他希望自己受到关注。”

熊少华不解:“这不对啊,我认识的内向的人在人堆儿里就是恨不得没人看到自己。”

“是,”竹韵接着说,“有些人天生内向,多数时间喜欢独处,朋友相对比较少,在与人交往或者参加集体活动时,会对自己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因而产生抗拒,不喜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喜欢隐瞒内心的想法,但还有一种人,他的内向性格是后天造成的。”

熊少华来了兴趣,往前挪了挪身子:“竹医生,继续说呀。”

“多数是家庭背景造成的,父母是那种冷漠的人,他们不与孩子亲近,用与孩子的距离感使得孩子保持高度的服从性,可他们忽略了这是一种对孩子人格的扼杀,让孩子失去了这个时期应有的天真、活泼,造成以后成长为一个精神不完全的人。”

封析扬见缝插针地扭头看了竹韵一眼。

熊少华:“张平是后者?”

竹韵略点了点头:“当然,造成的原因不止父母,也可能他童年是遭受过别的创伤,譬如……”她想说校园霸凌,想了想不知道这个时代对于校园霸凌的解读,于是换了种说法,“譬如在学校受到不良少年的欺凌,或者校外那种社会混混收保护费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