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接山观景(1 / 2)

('一行人背着双肩包,挎着水壶,手持一杆索拨棍,下端嵌入五枚铜钱,一路发出叮当的脆响声。

这索拨棍是放山之人必备的,通常是用铁梨木,黄杨木等制成,棍体保留树皮以增加防滑性,总长度约为1.7米。

它的用处也很多,最主要的还是拨草寻参和防身用,有时也会通过敲击树干,传递声响。帮助队员判断彼此方位,避免在密林中走散。

上面嵌挂的铜钱同样有讲究,忌用含“光”字年号,如“道光”,“光绪”这样的。因为“光”寓意人参逃遁,众人毫无收获。最好的铜钱是“开元”年号,这样能图一个好兆头。金戈众人用的铜钱就是“开元”年号的,这还得多亏了之前山匪的那批藏宝。

放山抬参可是个危险的活计,这茫茫长白山林,当中危机四伏。不但有毒虫威胁,同时还要防止麻达山、误入干饭盆,这可是要命的,所以常见的都是“拉帮伙”。帮伙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二十几人,但肯定都是单数,寓意“以参补双”。也有单人活动的,这样的人被称为“撮单棍”。

众人一路跟在老洞狗子身后,不对,现在得叫老把头了。由老把头先行,二把头姜文易紧随其后,边棍金仁军位居第三。这三个都是有经验的,后面几人则是第一次放山,也叫初把式,负责垫后。金戈留在最后面,路上一群人也不多言,只管跟着老把头前行。

这时节的山林根本就没法走,全凭老把头的个人经验和判断,两山之间的沟壑和溪水边都要绕道而行,防止山洪暴发,遇到危险。

路上时不时地传来老把头敲击树干的声音,后面人听见,用同样的节奏回应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