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2)
皇帝也记着这事,继续说道:“还有耿精忠私下造的五艘船,组一队水师是绰绰有余。只是水师多年没出海,原本曾经出海的都老了,没几个留下,还得费心重新训练一批会水的士兵才行。”
水师要是不会水,那还怎么出海呢?
哪怕他们会水,坐船会晕船的话,也无法在战船上多呆。
“正好施琅在建府,等他送郑家人上京后,再回去训练水师就好。”
云岚:施琅看来也是一块砖,还得来回跑。
不过施琅知道后一定很高兴,他估计以为帮皇帝干掉郑家,收复台岛后,自己就没什么用了,可能还要回到京城来继续无所事事。
谁知道皇帝又准备派新差事,让施琅训练水师。既是要训练,他就得有官职在身,又能继续发光发热了,能不欢喜吗?
别说来回跑了,多跑几趟,他估计都乐意!
云岚的小手搭在皇帝的胳膊上,嘴里“啊呀呀”叫着,十分赞同皇帝解开海禁。
毕竟海禁没了,海运才能起来,各地的商品,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才能轮转起来,商业才有机会重新发展。
之前有海禁,这边的东西想卖出去,还得私下周转一番,转个几手卖出去。
他们这边被压价买,那边转几轮后却高价卖出去,光是想想,云岚都替皇帝心疼,这得少赚多少钱啊!
以前是无可奈何,国内乱糟糟的,得先安内后攘外。
如今撤三藩顺顺利利的,也能腾出手来对付外边。
虽说这次解决得都挺快,但是大军要吃喝,每天消耗的都是银子,国库缩水了不少。
云岚在御书房就见过愁得苍老不少的户部尚书,恨不能把一文钱掰成两半来花。
等海运一开,这边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出口,缩水的国库很快又要充盈起来了。
估计皇帝也是这么想的,才会迫不及待开海运,好补充一下国库。
不然钱都让海商赚走差价,实在不怎么划算。
皇帝还琢磨道:“开了海运后,来这边的传教士就更多了,他们当中肯定有知道怎么做西洋玻璃的。”
玻璃镜最重要的技术就在于烧制玻璃,对方的材料和烧制技术拿不到就无法彻底做出来。
工匠要琢磨很久,要是能找到个现成的就更好了。
云岚:皇帝这想得挺美的,却也不是不行。
西洋的传教士里头的学霸还挺多的,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知道西洋玻璃的技术。
他们也不是一个个都那么忠心,如果不愿意,那肯定是利益给得不够多。
只要皇帝给足了,就不信没有传教士愿意交出玻璃技术来!
皇帝一边说,怀里的女儿似乎是附和自己的话,时不时“咿呀”一声。
苏麻喇姑看着父女两个温馨的相处模式,不由嘴角含笑。
自从大格格进宫后,皇帝的心情好了,人也放松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尤其是在大格格面前,皇帝难得话也多一些。
皇帝也很喜欢跟云岚在一起的时候,每次女儿做出回应,他总有种这个女儿其实是能听懂自己的话,并表示赞同一样。
他伸手摸了摸女儿头上的小揪揪,建议道:“这发饰还是单调了一点,不如用皇祖母给的小珍珠串起来戴上。”
苏麻喇姑应下,这小发饰都不需要让针线房来做,她这边带着一个宫女就能做好。
她索性挑了彩线和小珍珠串起来,选的小珍珠不多,避免戴上的时候太重,会压着大格格的脑袋。
只有五六个小珍珠串起,丝线再打个漂亮的小结,戴在小揪揪上就特别可爱。
云岚对着镜子,对这个新发饰特别满意,对着苏麻喇姑“咿呀”感谢。
苏麻喇姑听出来了,顿时笑得合不拢嘴。
皇帝听着就有点不乐意了,伸手轻轻点了一下女儿的脸颊道:“这还是朕建议的,怎的你只感谢苏麻喇姑,都不多谢朕了?”
云岚只好仰头看着皇帝,嘴里“咿呀咿呀”的,仿佛是在回应皇帝的话。
皇帝忍不住好笑,一手搂着女儿,一手托着她的后脑勺,免得孩子仰头的动作太厉害,直接就坐不稳往后摔。
“你这是感谢朕,还是在骂人呢?”
云岚有点心虚,皇帝学别的语言厉害了,怎么连婴儿语也能听懂一点的?
她还真的想说皇帝太小气了,怎么还跟苏麻喇姑计较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