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2 / 2)
闻言,皇帝点头道:“他们也就试探一下朕的口风,见朕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也就只能赞成了。”
云岚:大臣赞成就赞成,不直接说,还要婉转夸她来跟皇帝表态,也是够了。
直接点不行吗?还要如此迂回!
不过大臣们没继续反对就挺好的,附属学校的事就能顺利开展了。
小太子得知皇帝打算给国子监外设立一个附属学校,还是云岚提议的,不由满脸好奇。
这天午休的时候,他就忍不住问道:“姐姐,这附属学校听闻不识字的人也能去,岂不是会有很多人,能坐得下吗?”
大阿哥在旁边也好奇道:“是啊,人一多,学校才多大,先生一个人教那么多人,后边的岂不是听不清了?”
“对了,皇阿玛还放宽了年纪限制,六岁到十二岁之内都可以去考核。姐姐,为什么是这个年纪,又为何卡在十二岁以下了?”
其他午休的人都竖起耳朵,脸上也是好奇,想听一听云岚的回答。
云岚:她能说这附属学校,其实就是附属小学,所以就设立了六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年纪吗?
皇帝也没多问缘故,认为附属学校是云岚提出来的,那她来规定年纪限制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而且皇帝也觉得这个年纪限制挺好的,六岁正是启蒙的年纪,如果家里贫寒,这时候进学校的话,很可能培养出来。
十二岁以上就年纪太大了,在家里已经是半个顶梁柱的劳动力了。
加上这年纪一直没读书,可能会沾上一些陋习,要改掉没那么容易。
甚至有些家里,十三四岁就已经开始张罗婚嫁,可能家中还会跟丫鬟厮混什么的。
索性学校可不能让这样的人进去,把恶习带进去,闹得乌烟瘴气就不好了。
于是这年纪限制就确定了下来,快得连云岚都没反应过来,皇帝就直接拍板了。
云岚又不好跟两个弟弟解释什么是小学,于是含糊说道:“皇阿玛觉得这些年纪的孩子正合适,不会太大,学起来会吃力,也不会太小不好管理。”
毕竟年纪小,记性才是最好的。年纪大了,在理解方面会更出色一点。
在这不大不小的年纪,记性和理解力都在水平线上了。
云岚这解释让小太子不是很明白,却也盲目觉得,皇阿玛都认为姐姐选定的年纪不错,那就肯定没问题。
大阿哥也是这么想的,反正姐姐说的都是对的!
云岚看两个弟弟没有刨根问底,心里偷偷松口气,又说道:“你们担心的不会有,这年纪的孩子并不多。”
如今古代的医疗不好,孩子的夭折率一直居高不下。
连高门大户都是这样,连皇宫里的孩子都不例外,更别提这些贫寒家庭的孩子了,那夭折的就更多了。
所以虽然提出在京城这个年龄段的八旗子弟都能来考核,实际上人数却不会特别多。
正如云岚所想的,最后来的不过是几十个孩子,考核过后,就剩下三十个不到。
附属学校是用一个被抄家官员的府邸,简单修缮后启用的。
正好这官员的宅子还算大,房间也算宽敞,直接改成教室是绰绰有余了。
这些孩子里头,大多基础都不好,全混在一起上课就足够了,压根不需要分班。
还有很多空房,直接弄了大通铺,让孩子们一起住就行了。
刚开始说要住宿,每天吃得也不是很丰盛,但是不要钱,这些孩子再小,家长都很乐意把孩子送来。
家里能少一份支出就挺好的,尤其那些半大的孩子能吃穷家里,来学校住着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丑话也说在前面,一个月的考核没能通过,就要回家去了。
家长们其实很多并不知道读书有没用,只是想着这么大的便宜不能不占,都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尽全力留在学校里头,以后说不定能上国子监呢!
他们想的挺好的,也就想想而已。
不过附属学校的老师却是个问题,国子监的先生并不适合去当启蒙老师,也太浪费人才了。
皇帝原本想让翰林院一些刚进来的翰林去当启蒙先生,但是想到他们上课的水平,宫里的孩子都十分嫌弃,于是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但是学生都进学校了,先生却一直没能确定下来,实在叫皇帝有点头疼。
最后还是于成龙给皇帝提了意见,让京城里落榜的书生进学校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