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1 / 2)
他小心防备着,让跟着的侍卫都准备好。
哪里想到,百姓收到鸭子后,一个个就欢天喜地走了!
监督的官吏都傻眼了:说好继续闹事的呢?你们收到一半的鸭群就满足了?
那他之前火烧屁股一样给皇帝写密折,还八百里加急送进京城算什么,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他战战兢兢担心皇帝会再写信来训斥自己,或者直接丢掉差事,换人来监督。
谁能料到他等啊等,确实等来了皇帝派来的人,却不是替换自己的,而是帮着赶鸭子?
等等,这老臣是千里迢迢来亲自赶鸭子的?
监督的官吏还因此得了一个新差事,每天一大早把老臣叫醒去赶鸭子。
人要迟到了,赶的不好,那就是监督官的错了。
监督官:他能怎么办,只能每天一大早起来把老臣从被窝里挖出来去赶鸭子了!
不会赶鸭子,那就找人来教!
学不会,那就从早学到晚!
再学不会,监督官就只能给皇帝写信了!
老臣:他能怎么办,只能拼命学会了!
皇帝隔一阵子收到消息,知道老臣赶鸭子越发熟练,都不需要当地百姓帮忙了,不由颇为满意。
云岚:皇帝这满意什么,老臣又自学了一个赶鸭子的技能吗?
她探头一看,总算明白皇帝为何那么满意了,因为老臣还特地写了一封信来忏悔。
说他应该相信皇帝,亲眼看过后,知道这些鸭子是真的能吃掉蝗虫。
至于蝗灾是不是彻底消灭,还得看明年春天,不过按照如今鸭子吃掉的虫卵,明年春天的蝗灾就不会再那么严重,当地粮食作物就有救了等等。
这忏悔说得还挺诚恳的,并没有直接无脑认错,还等着春天来验证结果。
云岚:这老臣的意思,是打算呆到明年春天才回来了吗?
皇帝收起信笺说道:“这人估计想留到明年春天,看看当地的蝗灾情况。要是蝗灾状况还严重,他又能回来闹了。如果解决了一些,蝗灾规模变小的话……”
云岚接话道:“蝗灾有所解决的话,这位大人就会乖乖回来述职了?”
皇帝听后却摇头道:“他去都去了,要真有效果,却也不是一年就能彻底解决的,只会一年比一年好。那还不如让他在那边多呆几年看看情况,朕就不用另外派人过去了。”
皇帝:干得挺好,那就让人继续留在那边吧!
云岚:这老臣赶鸭子几年,估计都能成老手了!
等明年春天的时候,当地只有零星的一点蝗虫出现,很快就被百姓用网抓了烧了,对粮食作物几乎没有影响,实在是皆大欢喜。
到时候老臣写信洋洋洒洒把皇帝夸赞了一通,然后提出要回京来,却被皇帝驳回。
他才发现问题来了,皇帝竟然让自己留在当地继续一边赶鸭子一边观察。
这批鸭将军老了,给当地百姓当口粮,新的鸭子又送了过来。
老臣不止赶鸭子越发炉火纯青,后来连养鸭子都厉害了起来,这就是后话了。
这会儿云岚不知道老臣的技能点亮了更多,而是准备搬家了。
长春宫和启祥宫的修缮彻底结束,大件家具都被送进去布置了一番。
皇帝看着天气越发凉了,担心太冷的时候再搬家,冻着女儿就不好了。
他还担心女儿冬天的时候在两个宫殿之间走动会冷着,还特地让内务府在两宫之间建了一条长廊。
长廊春夏秋的时候是开放的,一路走过去,正好还能欣赏庭院。
等冬天的时候,两边底下装上凹槽,然后用上纸屏风把整个长廊封起来。
如此一来,冬天在长廊走动,就不会被风吹着了。
皇帝原本想用透明玻璃来装点长廊,这样云岚在长廊走的时候,也能欣赏外边的庭院。
只是这对纪理安来说,整个走廊太长了,那么多的大块透明玻璃,他压根烧不过来。
纪理安:烧不完,真的烧不完啊!
云岚看这位负责玻璃工坊的传教士十分为难,恨不能一天到晚守在铸造玻璃的熔炉旁边,那张脸变得又红又黑。
于是她就替纪理安解围,只用纸屏风来挡风就足够了。
皇帝听了,只觉得女儿体贴又懂事,却还是让纪理安烧出几块大玻璃,在长廊中间,面对庭院的位置安装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