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2)
“原来是太史大人。”锦瑟福了福身子,礼节周到,笑得从容,“我一切都好,劳太史大人费心了。倒是夫君常常念叨,说您已经许久没到将军府来与他切磋武艺,定是朝中公事繁忙,无暇抽身。”
他,公事繁忙?那怎么天天往水月堂跑?巫箬斜睨了李淳风一眼,只见此人脸上毫无心虚之色,还煞有其事地点着头:“近来确实无暇抽身。对了,越兄怎么没陪着夫人?我还说当面给他致歉,约个日子好好与他切磋一番。”
“夫君他……好像要帮吴王殿下处理点什么事,要等开席时才会过来。”锦瑟的脸上有一瞬间的失色,虽然很快便恢复如常,但还是被巫箬看在了眼里,“您知道我爱菊,听说吴王府的菊花圃栽了许多名种,我就自己过来看看,让大人见笑了。”
正说着,一个身着绿衣的小丫鬟找了过来,一看到锦瑟,像是松了口气的样子,小步跑到她身边,轻声说了几句。
“既然要开席了,锦夫人就先去吧。”李淳风连忙道。
“那就先告辞了。我会将太史大人的话转达给夫君的。”锦瑟又福了福身子,还向不远处的巫箬点了点头后,带着丫鬟离开了。
巫箬这才走上前,站到李淳风身边,看着满圃各色菊花,俯仰生姿,似是无意地说道:“李太史既与越将军是挚友,怎么会不知道他的风流韵事,你刚才那一问,到底是有口无心呢,还是明知故问?”
李淳风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阿箬你可听过东晋隐士陶潜的事迹?传闻他文采斐然,但因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辞官归隐,在南山下结庐而居,遍栽菊花。后人便都称道这菊花就与陶潜一样生性高洁淡雅,不与百花争抢风头。可谁说菊花只有一种颜色,一种姿态?你看,这苗圃中的菊花就是姹紫嫣红,集万千风韵于一身,当它们怒放之时,气度声势不会输给任何一种名花。”
“李太史似乎有言外之意。你到底说的是花还是人呢?”
“当然是说花了。好了,我们也过去吧。听说今日吴王殿下请了有名的戏班来助兴,去晚了可就看不到好戏了。”
等到两人回到举办生辰宴的后花园,席间早已坐满了客人,男女宾客一人一几,分列两旁,正中前方的戏台上一壮年武生正和着锣鼓声将手中旗子挥舞得虎虎生风,赢得台下阵阵叫好。李淳风将巫箬引到她的位置上坐下,巧的是旁边正是之前遇到的锦夫人,两人相□□头致意。
落座后,巫箬目光一扫,今日来的贵客不少,坐在吴王周围的那两个年轻公子更是地位显赫,左手那位是李恪的同胞母弟李愔,右边那位稍显瘦弱的则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李治,他们身边还有两位女子,年龄稍小的那位是皇上最疼爱的女儿高阳公主,尚未及荆,便已长得国色天香,明艳动人,年龄稍大的那位则温婉和顺,像极了春日里的碧波,美丽又不咄咄逼人,正是长平公主。
或许是她的错觉,那位长平公主似乎也正在上下打量着她。
一番主客客套之后,宴席正式开始。菜肴算不上丰盛,食材也没有多少稀奇之物,但每一样都精致可口,搭配适宜,由此可见主人一切从俭的习惯以及待客用心的周到。
看来,这皇子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即使是小小的宴席,也要百般思量,既不能骄奢淫逸失了皇帝的信任,又不能太过简陋得罪臣子失了拥护。
眼看着宴席上的气氛渐入佳境,主人平易近人,热情好客,宾客自然就慢慢随意起来,你来我往,觥筹交错,甚是热闹。
巫箬右边是锦瑟,旁边则坐着几位诰命夫人。她们喝了点酒,谈性也上来了,凑在一块,小声地议论着。
“看来这传闻是真的,越将军他们当真是夫妻不合,我今日亲眼看见越夫人独自坐车前来,过了许久才见到越将军。”
“可不是,他们两人见了面也像没见似的,没说两句话,越夫人就一个人去了花圃赏花,越将军也转眼不见了人,不知到哪儿去了。”
“这还用猜?你们好好想想今日来吴王府表演的是哪个戏班子!”
几个贵妇齐齐吸了口凉气,“越将军不会这么大胆吧?这种时候还敢去见那、那种女子?”
“人家现在可是名角!看着吧,马上就要上场了。”
虽说案几之间隔了段距离,几人说话也故意压低了声音,但巫箬有灵力在身,自然耳力不凡,将几人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她微微侧头,看了看右边的锦瑟,只见那女子坐得挺直,面无异色,不知是没听见别人的议论,还是在强装镇定。
巫箬对面的席位上坐的正是李淳风,他的身旁坐了一位年轻男子,作武将打扮,大约二十七八,相貌堂堂,英姿勃发。看周围人的目光,大概就是那位越翎越将军了。他本和李淳风谈得甚欢,但当戏台上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锣鼓声时,他立刻止住了话头,目不转睛地望向台上,脸上还露出三分温柔的笑意。
巫箬微微皱眉,也望向戏台,就见一身着刀马旦装束的妙龄女子踏着锣鼓的节奏一个鹞子翻身登台亮相,顿时赢得一片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