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2)

巫晗看着李淳风道:“你若要娶阿箬,必须照我巫族婚配的规矩来,这一生,除非阿箬离开你,否则不可再娶他人。这一点,你可能做到?”

这个要求对普遍三妻四妾的大唐男子来说无疑是苛刻的。但李淳风只是淡淡一笑,一撩前袍在巫箬身前单膝跪下,并指为誓道:“今日我李淳风以三清道尊起誓,今生若能娶得阿箬为妻,再无所求,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如违此誓,愿受雷刑天谴,绝无怨言。”

普通人发誓,或许尚有侥幸,但修道之人以三清道尊之名起誓,那就真得如誓言内容所说如有违背必遭天谴的事了。

巫箬先是一怔,随即伸手握住他的手指,“不用发誓,他日你若真得负我,不用天谴我也定会让你后悔的。”

众人纷纷喝彩:“嫂子威武,就得这么治他!”

李淳风反手握住她的手,“那你这是,同意了?”

巫箬抿唇一笑,只看着巫晗不说话。

袁天罡趁机对巫晗道:“这月的十五和十八都是黄道吉日,阁下觉得婚期订在何日较好?”

这四月十五便是后日,哪里来得及准备,巫晗虽舍不得,也只有轻叹口气,道:“就订十八吧。”

未免夜长梦多,让阿箬早些有个依靠也好,剩下的事便都交给他去做,毕竟一切都因他而起,也该因他而终。

于是,两人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李淳风也立即修书让师弟里脚程最快的五师弟前往岐山请二老过来。

李氏夫婦听说自家儿子终于不用当道士,还找到了媳妇,那真叫个喜出望外,哪里还在意这婚事有没有经过自己同意,收到信后,连客套地请人家五师弟休息一晚都没有,便立刻招呼管家收拾行李,赶往长安。

因为认识的人中,就只有文四娘夫妇和锦瑟夫妇是正儿八经拜过堂的,但因为锦瑟怀了身孕不方便,这婚礼之事李淳风便拜托文四娘全权操办。

文四娘本就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看着婚期紧,更为了把婚礼办好,将归一观的一幹劳动力分成了两拨,一拨负责找办酒席的酒楼,安排菜肴甚至是婚礼当日的桌数、座位等,另一拨则负责采买婚礼所需的红绸、蜡烛、喜饼等物,并要求每一样都必须她过目满意才行。

一群平日里连袁天罡的话都敢不听的小子在听说她认识不少待字闺中的姑娘后,硬是变成了一群听话的小绵羊,说往东绝不往西,让打狗绝不撵鸡,把一幹杂务办得那叫一个妥妥帖帖。

至于巫箬那边,则由金晶陪着去妙衣阁量体裁衣,再由秦妙衣并阁中一干绣娘连熬了数日赶制出了喜服。

终于,到了四月十八这一天。

黄昏时分,李淳风在府中祭拜过祖先,便骑上那头五花马,带着几个傧相、一辆装饰喜气的迎亲花车,并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归一观弟子,浩浩荡荡地直奔水月堂而去。

待到通济坊,已经入夜,一行人明火执仗地抵达水月堂门前,只见屋檐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但大门却是紧闭的,里里外外一派严阵以待的气势。

可不是严阵以待?那大门里面金晶、青儿、红药、文四娘等人那是个个手里都拿着家伙什儿呢。

这都是古时“抢婚”留下来的习俗,既是“抢”,娘家人自然要有所防备。

巫箬由巫晗陪着坐在屋里,看着一身嫁衣的妹妹,巫晗忍不住又叹了口气,道:“便宜那臭小子了。”

巫箬笑了笑,正要说话,忽听外面传来李淳风和文四娘的对话,什么“报道姑嫂,出来相看”,什么“不审何方贵客,侵夜得至门亭”,一来一往,就像戏台上唱戏似的。

“这长安城的习俗跟巫族还真是大不相同。”巫晗也听到了,感叹道。

巫箬拉住他的手,“无论什么规矩,只要有哥哥陪着,我便高兴。”

巫晗脸上总算是有了些笑意,道:“那臭小子若是敢欺负你,我一定不轻饶他。”

巫箬道了声好,眼眶莫名有些发热,好似到这个时候才真正觉得自己要出嫁了,轻声道:“哥哥帮我点朵花吧。”

点花,是巫族女子出嫁时由至亲之人在额间用灵力点出花的图案,此花不同于一般的花钿,平日藏于皮下,只有女子思家时才会在额间显现。

巫晗忍住喉中涩意,指间亮起一点白光在她额间轻点三下,如绽开的三叶花瓣印在那光洁的额头上。

“我倒希望此花永不显现。”他轻声叹道,因为不想家就代表他的妹妹在夫家过得幸福,过得快乐。

巫箬垂眸,掩去眸中泪光,这时,屋外传来门开的声音,一大群人如洪水一般涌进院中。金晶等人则拿着棍棒朝着李淳风就是劈头盖脸一顿打,一边打还一边喊,“女婿是妇家狗,打杀无问!”

而旁边本是来帮忙的一干师弟,则拍手叫好,起哄狂笑,整个院子那是热闹得要沸腾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