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2)

“唉……”李春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二郎媳妇,你不知道你这位大伯娘的性子,她……”

李春花只能叹气,总不好在背后说人闲话,且这个人还是他们沈家的大伯娘。只是两双草鞋便罢了,可她大嫂这人,无理还要搅上三分,这有了根杆子,还不顺竿儿爬,想丢开手更是不容易。

“娘,您别担心了。”林芷一脸轻松,“我既然许了送出去,那肯定有理由的。”

谁让大伯娘刚好姓陆呢?还刚好是桃源村陆氏族人呢?

“您看看元哥儿醒了没?我去收拾东西,等大嫂回来,刚好带我去认认亲戚。”

==

林芷回房找出了那条汗巾子,这是束在腰上的那种大汗巾。

一块儿妃色的纱,捻同色系的纱线绣了海棠花。林芷苦学刺绣多年,至今绣不好繁复的花纹,倒是这汗巾子绣牡丹那样的大花反而俗气,绣这样的小花更显清丽雅致。这块儿汗巾子原是林芷打算拿去绣坊卖钱的,不管是用料还是花色都是下足了功夫的。她此时找出来却一点儿也不心疼,虽在绣坊至少能卖几百钱,可要能一次性解决了沈家大房这个麻烦,她反到觉得很值。

找了个敞口的浅篮子,林芷把这条汗巾子和两书都放了进去,一本《三字经》一本《千字文》,绝对符合大伯娘要求的启蒙书籍。

收拾好东西,林芷等李玉香一回来,忙上前央她带自己去认亲戚。

认亲是正理,婆母是寡居之人不好出门,由她带着正合适,李玉香当下重新包了包头发,又插了一只木簪,回了婆母一声,就领着林芷出门了。

看林芷带着的东西李玉香正奇怪,就听林芷道:“大嫂,趁着这会儿子功夫,你倒是带我好好认一认路,往后可不好出门闲逛。”

李玉香一听有理,便带着林芷去了村里的公井、磨坊、晒场等地,还去了自家的田地,指了家里的林地给林芷看。这一路走来,少不了要和村人打招呼。沈家二房虽因沈老爹的去世大不如前,可沈家兄弟俩能干,沈知衍是童生,而且他先是和之前的钱家退亲,后和林家结亲。

林芷本人,就是一个行走的话题人物。

一路上这个伯娘那个婶婶的不知说了多少话。自然,篮子里那块儿亮眼的汗巾子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桃源村虽富裕,可村里人的衣裳多是靛蓝、栀黄这样的颜色,篮子里似天边晚霞泛着柔光的汗巾子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注意。

林芷笑眯眯的,不管谁问都细细解答:“这是我孝顺大伯娘的,原是我的不是,孝敬长辈的针线居然漏了大房家的伯娘。这不,赶紧让嫂子带我过去认亲赔罪呢!”

孝敬针线?这知衍媳妇怪有礼的,不愧是秀才家的女儿。这年头,能陪嫁几块尺头已是厚道,多的是人家扯一身衣裳就打发女儿的。眼尖的人已看见了李玉香身上的荷包手帕,仔细一瞧,呵,都是细细绣了花的。

“啊?怎么有书?这是我爹的藏书,听闻大伯娘家中儿孙,颇有几分读书的天赋,我这做婶娘的少不得帮一把。”

林芷和李玉香前脚离开,后脚村里就炸开了锅。

居然还有分了家的隔房长辈要东西要到新媳妇头上去了!今儿一早可有人看见大房的陆氏从沈家二房出来,她前脚出来,沈二家两媳妇后脚就带着东西上门了。

这,这可怎么说。有那脾气爆性子直的当下就骂道:“呸!这陆氏好大的脸,她在沈家二房摆的什么威风?真真一家子脸厚心黑的混账!”

如此,待林芷和李玉香进了沈大伯家的门,关于沈陆氏逼迫隔房媳妇讨孝敬的话,已传了大半个桃源村了。桃源村的西面居住的多是陆氏族人,有好事者,还专程跑了一趟,就为去陆氏门前问一句,这找分了家的侄媳妇要东西,是不是你们陆家的规矩?

林芷和大嫂送了东西,连水也没喝上一口就回了家。

路上,李玉香总算弄明白了林芷为何突然会送这么些东西给大伯娘,她低声说:“弟妹,大伯娘辈分高,些许闲言碎语,对她来说不算什么。”

林芷闻言倒是多看了自家大嫂好几眼,她以为大嫂是个和善绵软的性子,不曾想倒是她看走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