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里正,得协理县府衙门做事,或是宣讲朝廷律令,或是协助税收争徭服役等庶务,也算是个不入流的小吏,必是要能读懂律法的人。

这样的人家,自然不是寻常的乡野农户。沈高山自然知道家里的女儿若是能算会写大有益处,可之前在家时,他家小闺女对这事儿就很不上心。

夏天嫌蚊虫多,冬天嫌天冷冻手。对拿笔杆子这事儿是能躲则躲,怎么现在去了秀才公家倒是转了性儿似的。怪了,难不成秀才公家风水好,格外得文曲星庇佑?

“爷,我知道。”沈文康拉拉他爷的袖子,“小姑现是她们绣房的斋长。每天得领着绣房的姑姑姐姐们温习书复习。她们每十天还有一次小测,头名,能得一整个考柿饼吃!今天就是小测的日子。”

啥斋长?柿饼又是何物?柿子做的饼子?噫,那玩意儿能吃嘛?沈高山脑子里疑问众多,一时之间忽略了他孙子格外期盼的眼神。

沈文康眼巴巴地看着他爷,见他爷没反应,心里一着急便脱口而出:“爷,我能去跟着林老师学习吗?小姑姑们已把三字经学完了,林老师特别好,从不骂人,也不打手心儿,还给好吃的。”

“什么?三字经已学完了?她们才学多久?”沈高山直起身子,略一思索后冲着门外叫道,“二郎,挑担柴随我去秀才公家。”

另一头,林芷看着眼前的小子心里无奈:“沈发兄弟,绣房内都是女孩儿,无论是你或是你弟弟都不可以进来。”

沈发低着头,林芷看不见他的脸,但也知道这会儿沈发必是无比失望。说实话,沈发脑子活泛,聪明还记恩,在铺子里勤勤恳恳。沈家有事的时候他也跑得快,林芷对这个小孩印象不错。

可没办法,她知道,若是她敢让男女同席学习,明儿沈知衍就得赶回来捞她。她不喜欢,可反抗不了。

沉默良久,沈发哀求到:“嫂子,我知道。我就带着二狗子在窗外看就行,绝不会进屋。”

沈发没白日发梦妄想科举,只他知道,若是他和弟弟能识字,去县里当学徒都会被高看一眼。他听说秀才娘子还会教识秤算账,若是能学成,那又是一项了不得的本事。

沈发曾瞧见有人去卖粮,请了能算账的人同去。那人只不过袖手站了一会儿,摸出个算盘拨弄几下,就得了好些铜子儿。那一幕,他现在都能回想起来,靛蓝色的钱袋,沉甸甸的。

林芷还是摇头:“不行……”

“秀才娘子!”沈高山远远就瞧见林芷正跟沈发说话,他放慢步子先出声招呼。沈家的铺子生意红火,没得让人以为他也在暗地里盯着瞧,该避嫌的地方就得避开。

“你先回去吧。”林芷暗暗松了一口气,那些绝情的话不用说最好。

沈发亮晶晶的眼睛瞬间黯淡,他勉强与族长打过招呼后拖着步子家去了。

“发小子这是怎么了?手里拿着什么……”

“去把柴归置好!”

沈乐山的话还没说完便被自家老爹打断,他便不再多问,与林芷招呼过后,径自向着柴垛去了。

“族长太客气了,屋子里喝盏热茶吧。”无事不登门,沈高山大冷天的跑一趟,不会只是为了给她家里送担柴。

“不忙,我就是来看看族里的丫头们。听说,这些丫头们把三字经都学完了?”

第37章 办个族学

腊月廿二,县学放冬假,这是除了田假外时间最长的假期,足足二十六日,翌年元宵过后才复学。

今日便是最后一天,寒冬三九,雪粒子簌簌往下落。县学的夫子看着阴沉沉的天儿,干脆拟了‘雪’为题,让学子留作课业便散了学。冬日天寒,看天色也知老天爷今日不肯赏脸,这雪粒子不够大,落在地上便化了,夯得再实在的土也教这雪水折腾得泥泞不堪。

雪天赶路艰难,早些散学,让学子们都早些动身,时间宽裕便不会心急,可千万别在路上出了事。

沈知衍早早便收拾好东西,褥子夹袄便包了两大包袱,又有笔墨书籍等物,杂七杂八的又收拢了两个箱子,再加上背上的书箱。这些东西不算少,幸好他不是文弱学子,要不然这一堆东西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搬完。

县学不许闲杂人等进入,再出身不凡的学子也只许带仆役一人。平日就住在斋舍南边近门处的那排倒座房内,有些地方也不许陪读的书童仆役进入,学子的家人自然只能在外等候。

一个圆脸的少年殷勤跑来:“沈秀才,我瞧见你家的骡车了。我家少爷的东西都装好了,他使我来帮你搬东西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