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2)
被惦记的沈家人这会儿正忙着。
沈家今年手头宽裕,早些时候便开始置办年货了,到小年的时候已差不多备齐全了。
可今儿一大早,沈知淳便驾着骡车带妻女妹妹朝清河县去了。不为别的,专为了去县里的福源斋买灶糖。他家尤擅长重阳糕、灶儿糖和状元禧饼这类节庆必备糕点,还是个连锁店,从南阳府开过来的,在整个永州地界颇有几分名气。
里头东西俱是紧俏货,特别是今儿人人都要买的灶儿糖,若是去的晚了,多半是买不着。
那兰姐儿必得失望。她不知是听谁提起的福源斋灶儿糖,才过腊八的时候便小狗似地挨挨蹭蹭在大人身边,逢人便说:“娘/奶(称呼不定,要看兰姐儿此时逮着谁),咱家今年可忙了,人人都可累可累了,今年的灶儿糖便去买吧?”
她还把自个儿的小荷包拍得叮当作响:“我有钱,我去买!”
孩子都这样了,便是只为了福源斋的灶儿糖,那也得跑一趟。
留在家里的林芷和沈知衍也没闲着,俩人在院子里做竹马。竹子做骨,纸糊的身子,有闲心的人家,还会用笔勾上几笔更显传神,这便是灶王爷的座驾。
沈知衍劈竹糊纸,林芷揣着手在一旁看,只等最后寥寥勾上几笔。花样子勾得多了,这几笔不算什么,勉强算是没辜负上辈子寒来暑往坚持去兴趣班的坚强小林。
林芷瞧着那竹制的小马有点儿得意,她敢说,她家的小马肯定是全桃源村最俊的马儿。
沈知衍瞧着好笑,把火笼子塞回林芷手里:“快进去吧,崔娘子又不会真打你手心。”
林芷的笑凝固在脸上。沈知衍说的是前些日子为李春花制衣的事儿。新媳妇进门的头一年,年节里给婆母奉上一二针线是孝心。婆婆能做到李春花这份儿上没得说,林芷自然愿意表表孝心。
沈家今年喜事儿多,上门拜年的必不会少。林芷便决定为婆婆制一身体面衣裳,她细心瞧着,李春花该是许久没添置过新衣了。
事儿本来是好事,可这衣裳上的花样子嘛。崔娘子的意思是,勾莲寿字纹或福寿如意纹都好。
林芷,林芷做不到。衣裳捧给李春花的时候,崔娘子瞧着上头的卐字纹,再看林芷时,眼神凉飕飕的。好半晌才意味不明地道:“知薇的兰草已绣得颇具风姿。”
打那以后,林芷便决定不跟她师傅单独呆在一块儿。
林芷磨磨蹭蹭,她婆带着元哥儿在里屋。现在进堂屋里,不就是自个儿送上门嘛?
沈知衍:“行了,快进去。真不怕冷啊,我得去族长家讨些香槽炒豆来俸给咱家的神马,你别出来了。外头乌糟糟的,别脏了鞋。”
一边说,他一边换上草窝子出门去了。
林芷看着沈知衍的身影彻底消失后才掀开暖帘进了堂屋。屋内的催绣娘正在拆棉花,把旧袄子的棉花拆出来,预备着混着新棉重新制件罩衣。
崔绣娘听见动静,掀起眼皮子看了林芷一眼:“二郎走了?”
林芷点点头,坐到师傅身边帮她拆棉袄,好一会儿才道:“师傅,你说沈氏族长会同意我的提议吗?族里其他人又会是什么反应?”
“哼!我当你胆子多大呢。”催绣娘先是损了林芷一嘴,而后看她迟疑不定很有几分可怜样。
便放轻了声音道:“这于沈氏是天大的好事儿,族长是个明白人,他怎会出言拒绝?至于你要求有多少男孩上学便要有多少女孩来,这也不难。”
催绣娘的眼光落在偶尔爆开几点火星子的炭盆上:“桃源村富足,沈氏族风也算正,族里头少有那不把女儿当人看的人家,都还指望着女儿嫁个好人家呢。况且学字不像学刺绣,不会耽搁女儿做事,他们会同意的。”
“倒是你,恁多忧思哪来的?我怎么不知你是何时成了个胆小不敢担事儿的人了?”
林芷若是个任人欺辱扶不起来的泥人,催绣娘也不会多管闲事。林娘子的一个饼子再金贵,也换不来将近十年的庇佑。她原是个冷了心肠的人,与林芷相处久了,到是教林芷身上那股子不屈服的执拗劲儿又染上了几分暖意。
林芷低头扯棉絮,在催绣娘开口赶人之前说:“师傅,我只是觉得沈知衍和沈家其他人都待我很好。我若还是那个孤女,自然什么都豁得出去。可我就怕,他们被我带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