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2 / 2)
接下来的小半个月里,除了林芷每天悠闲翻翻方志杂书,其余人都忙得团团转。
沈乐海和沈发忙着修缮县衙后宅,林芷凭借前世影视文娱作品的影响,依稀记得有县衙不大修的潜规则。可沈氏一族自来便是农家子,那些个装点宅面的假山奇石瑶草异卉他们压根就不会,只知道将宅子建得坚固实用。
林芷瞧着这架势便知道不用自个儿提醒,县衙的院子一准儿的是质朴风。
果然,重新修缮的县衙与本地的建筑风格极为统一,前院几棵榆树,格外规整,后院除了那棵槐树,只起了几垄菜地。县衙内有一口深井,林芷便又种了些薄荷、金银花,任谁一瞧,都只道沈大人两袖清风格外清简。
没办法,谁叫县衙的院子比之桃源村的沈家小院还朴素呢?沈家院儿里好歹还种了桂花茉莉、细竹兰草呢。连偶来后院的胡主簿和杨典史看了,都只能道:大人清廉。
沈知淳则忙着设陷阱和挑人,陷阱不难,难得是挑选合用的人。
他最终只从那十人里挑了三个男人出来,都识字,两壮年跟在沈知衍身旁,还有一十一岁的小子放在了林芷身边。沈知衍现多在县衙前头的办公之地,林芷需要一个传话跑腿的小子。
云娘还是留在了林芷身边,认清了现实的云娘确实得用。另剩下的妇人和女孩儿,是母女,林芷安排她们在厨房帮忙,至于剩下的人,便做些种地砍柴喂养牲口的杂事儿,云娘的男人也在里头。
至于沈知衍,则是一头扎进公务之中,不是忙着看卷宗清点钱粮物资就是领着胡主簿出门巡视。农田、水利、修筑城墙这些都归他管。也是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家来也只能与林芷草草说上几句话倒头便睡。
如此忙碌了大半个月,沈家现在的人和事儿总算是磨合清楚渐渐上了正轨。时间过得飞快,这便到了沈知淳他们该回去的时候。
一路送林芷和沈知衍来宣威的,除了春婶会留下,其余的三人都要回去。
沈发近来心里存着一桩事儿,沈知衍太忙,他也不敢去打扰,踌躇了许久还是在这日找上了林芷。
林芷正在吃槐花饼子,槐叶冷淘她已经吃过了,绿色的冷面,不管是颜色还是味道在这夏日里都甚是清爽。她一连吃了好几顿,春婶便不给做了。
吃了叶子,她又打上了槐花的主意。
择似开非开、含苞欲放的槐花,这样的槐花最为鲜嫩清甜。洗净槐花,放入少许盐,在阳光下晾去水分,待水分稍干不会粘手时,拌入面粉,让花朵上自带的些许水分均匀地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最后将裹好面粉的槐花摊在蒸笼里小火慢蒸。
清香微甜口感清新的槐花蒸饼便做好了,林芷近来口味变化极大,前一秒嗜辣,后一秒便想吃甜的,她还在上头淋了些蜂蜜。嘴里才吃上刚蒸好的饼子,心里头还惦记着让春婶窖些槐花蜜来吃。
沈发一头踏进这甜滋滋的空气里,心头的那股子焦躁不安淡了几分。想说的话在心里转了好几圈,他带着一些忐忑的笑容开口:“娘子,我也想跑商。”
==
另一头顶着大太阳出门的沈知衍,看着广阔的田,心里却在不住叹气。
已入了夏,昼长夜短,气温日渐升高,田里的麦和黍正是抽穗的关键时刻,这时候若是不把水灌足再追肥,地里的麦子一准儿要变浮麦。这是辛苦种地的百姓最痛心的事儿:汗水和力气没变作粮食,一家人又得扎紧裤腰带过日子。
离河水近的田地终究有限,还有更多的田需要人来灌溉,劳作的百姓甚是辛苦,顶着毒辣的日头不住从汜水河里担水浇地。黝黑的面皮原本不大看得出来变化,可却被晒得通红,混着蒸腾的汗水,像是被这天地生烹活煮。
可即便百姓拼劲全力如此辛苦,也能瞧得出地里的麦和黍不大精神。沈知衍是下过地的,若是在桃源村,谁家的麦子种成这幅模样,是要被人说上一句懒怠的。
可是在这里,确是没有法子。
“大人,您也瞧见了,实在不是下官有心拖欠朝廷的田税。宣威县地贫,地里产不出恁多粮食,若是强行征税,易生民变……”胡主簿的声音甚是平静,可里头的未尽之意却让人心惊。
这里本就是边关,离关外近。若是本地乡民被逼急了,一头扎进这茫茫戈壁和沙漠,上哪儿找人去?到了关外,更是无处可寻。
“胡主簿之意我明白。”沈知衍转过头来盯着胡主簿,“马上就是雨季了吧?本官先前说的蓄水之法,在试验地里建成了几个,效果胡主簿也瞧见了。今日便组织屯长耋老来参观,尽快安排人手落实,赶在雨季来临之前都挖好。”
沈知衍犯了半个月的县志自然没有白翻,他知道宣威县不出粮的症结在何处。一是水,二是肥。其中又以水最为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