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2 / 2)

间或还能真心实意赞上一句:“沈大人清廉正直、勤政爱民。” “林娘子更是眼光独到、乐善好施”。

铺子里的商队来了又走,可那支小商队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队里有人压低声音:“大伯,瞧着那位大人倒是位好官。此地确实大有不同,咱们,要不就在这歇一歇?”

他回头看了看,凑近了一些隐晦道:“五哥的病必得养两天,都是族人……”

先前搭话的中年人面色不变,他知道自家侄的言外之意:他们这支商队里都是族人,才起步的小商队多是如此,血缘和亲情将他们扭成一股。比起那些个由家仆组成的大商队,不必担忧奴仆暗中使坏,卷着货物银钱逃向关外,这是优势。

可最大的劣势便是不能寒了人心。

大商队有人生病受伤,找人医治便是天大的善举了。商队是不可能因着个奴仆耽搁行程的,多是把人留下,能不能熬得过来全凭命够不够硬。

可若是如此对待自家族人,是不能的。

最终,满面风霜的中年人点点头:“行,咱们在宣威住几天。找大夫好好给小五瞧瞧,也让人和牲口都歇口气!”

如此,即便是小五还要将养,留下一人照顾他,便很过得去了。

心中有了决断,打头的中年人也利落,笑着与常顺打听:“店家,咱们想在宣威歇歇,可从前不曾入过宣威,您可知道城里哪家客舍干净又有好饭食的?”

一边说着,中年人一边将几颗碎银子散在桌面儿上。

常顺一笑:“客人,您这一队人马货物都不少,势必不会散开住民户家里。若是要住在一处,宣威县只一家客舍能接待您,他家做饭食的手艺是差了些,可实惠!其余的,宣威与别处也没甚不同,入城人是不必缴费的,可货物得按照种类数量缴门税,这您应该比我更懂。”

跑商虽赚得多,可他们每回入城必得缴税,细算下来,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关内的汉商还好些,当今政历清明各类税收并不算重,可若是从关外回来,那缴的通关钱便要多出许多,还有胡商,他们所缴的税比汉商更重。

可关内关外的货物实在赚钱,关外的羊皮价贱,只五六十钱便能买一张上好的高山羊皮,可若是运到京城,这样一张皮子便能卖出两贯多(二百多钱)一张,还抢手得很。

而关内一匹普通的小绫罗,买入需三贯多,可若是卖出关,能卖出二十多贯的高价。一来一往,便是几十上百倍的利润,这条路上的胡商、汉商自来不曾少过。

商队顺利入住宣威县的四方客舍时,果真如常顺所说。掌柜是本地人,一大家子沾亲带故在此,有甚想问的店家都知道。饭食确是差了些,可人却殷勤周到,牲口的食水俱是干干净净,如此,商队便没甚不满的了。

这不是四方客舍头一次接待商队了,先前零零散散也有些。自从林芷的茶水铺子生意好起来后,在她的授意下,常顺与商队侃大山时,也会有意推荐有需求的商队入住宣威县。

又怕还生出先前那样吓跑客人的乌龙,林芷还专门让杨娘子与掌柜的打了招呼。那家客舍的掌柜与杨娘子有亲,是以,宣威县内这家独苗苗客舍,最近的生意很是不错,接待能力自然更上一层楼了。

在四方客舍忙着接待商队时,县衙后的宅院也迎来了客人。

“我姓万,先前出了趟远门儿,家来才听说知县大人曾亲自到访。不敢耽搁了大人的事儿,一回家便匆匆赶来了,劳烦小哥通报一声。”万妙春和金菊没在十三屯见沈知衍,反而做足了礼数亲来递拜帖。

都是宫里出来的人精,一个曾是司药,一个曾是宠妃身边儿的二等宫女。都是人精,虽然职业生涯上出了点小小的差错。但要是真做出了选择,对投诚表忠心这一套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万妙春和金菊自那日起,就与林芷和沈知衍签下赁契,住在了县衙后宅。

两人经历的磨难多,可绝不是一副怨天尤人的模样。

万妙春在林芷看来,是一位医德医术俱全的医者,她不爱笑,脸上的纹路不止显出岁月的痕迹,还显露出了十分的严肃。可她专业,不管什么问题,到了她口中,都能说得明明白白,绝不会含糊不定。

而金菊则与万妙春是个完全相反的人,她天生一张笑意盈盈的圆脸,是个很开朗爱笑的人,若林芷没见过金菊手臂上的伤口,丝毫不会想到她曾是被发配边关的流犯。

她开口自带三分笑:“娘子别觉着多了一张嘴吃闲饭。我干活也利索着呢,先前不会烧菜种田养牲口,可现下都会得很了!您有甚吩咐只管说。”

她又指了指不苟言笑的万妙春:“再不济的,您瞧我这老姐妹,没有正经事儿的时候,一天蹦不出几个字儿来。我可不一样,我天生爱说笑,您若是无聊了,我也能陪您解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