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36节(1 / 2)

为首那名女官便轻咳一声:“你是将军府的婢女,怎能在外非议主母?”

凡是有些规矩的人家,调教婢仆时,最要紧两条一是忠心,二是嘴严。像这样在外面张口就说主母性情严苛,实是大大犯了忌讳。

裴令之终于开口,道:“拨两个人带她去找国公夫人,请国公府悄悄地派人寻找,不要惊动府上其他宾客。”

他看都没有看那婢女,淡淡道:“再拨两个人,先顺着那边的路过去看看,今日是国公府世女的好日子,风平浪静最好。”

此言一出,分明是很合宜的安排,那婢女却立刻嗫嚅起来。

她并没有什么养气功夫,就算是积素都看出了问题,裴令之却眼也不抬,平静道:“去吧。”

女官极为赞赏地看了裴令之一眼,行礼道:“微臣领命。”

旋即迅速点了两个膀大腰圆的健仆,二话不说挟着那婢女走了;又点起两个宫女,顺着那婢女出现的方向,往那头慢慢走过去。

积素心下疑惑,却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询问。裴令之仿佛猜透了他的心事,道:“这里偏僻,哪里有来人家府上做客,尽找些偏僻地方钻的。”

那婢女明显是从假山另一头的方向走过来的,这里距离开宴的厅堂太远,那位二小姐就算更衣之后迷了路,也断没有迷到这边的可能性。

女官是东宫的典仪,姓郑,在宫里当差已经七八年了,做事很稳,承书、承侍女官都曾受过她的指点。裴令之身边除了积素,过去的亲信一个都不在,索性向景昭开口,要景昭帮他选些可靠的宫人暂时侍奉在侧。

景昭就让郑典仪亲自过来。

话说到这里,积素不可能不懂,点了点头,煞有介事道:“必然有问题。”

裴令之道:“这里是陈国公府,没有越过主人出头的道理。今日是世女的好日子,若是生出事来,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被拿出来当做谈资。”

说罢,他又想起了什么,嘱咐郑典仪:“再派两个人,知会穆嫔一声。”

莫名其妙掺和进这种后宅阴私,旁人也就罢了,裴令之和穆嫔身份摆在这里,远高于席间其他内眷,一不留心多说半句话,很可能便被当成东宫的表态与倾向。

东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也是穆嫔虽不情不愿,仍对裴令之尽心竭力毫不藏私的缘故。

另外两名沿路搜寻的东宫宫人并未走远,只不远不近地徘徊在附近几条路上。

果不其然,过了半炷香功夫,另有一名婢女东张西望飞快跑来,穿一身蓝色衣裳,与方才那名婢女打扮相似,应该是同一家的婢女。

一名宫人不远不近缀在后面跟着,另一名宫人便折回来向储妃禀报。

裴令之漠不关心,俯下身去看错落有致的假山石,道:“客随主便。”

宫人听得云里雾里,懵然不明所以。

天光投落在山石之上,渐渐偏移。

随着话音落下,远处传来纷乱的足音。

国公府的大串婢仆急急赶来,朝裴令之拜倒一礼,又向远处跑去。不多时国公夫人出现了,额头见汗,笑容勉强,二话不说行礼道:“多谢殿下提点。”

裴令之平静道:“夫人不必客气,这里是国公府,有事自然该夫人出面。”

国公夫人听懂了,于是越发感激,苦笑道:“真是……是我们治家不严,让殿下见笑了。”

裴令之淡声道:“我看这里很偏,靖威将军府上的内眷常来吗?”

他隐晦一提,旋即不再多言,只淡淡道:“天冷,夫人自去忙碌,我先回厅里了。”

回厅堂的路上,郑典仪便称赞道:“今日殿下不费吹灰之力,非但使得陈国公府少了一桩事端,还保住了靖威将军府上的颜面,当真是举重若轻、运筹帷幄。”

她的赞美太过夸张,裴令之摆了摆手,道:“这些阴私我们不插手,可也不能平白无故给人拿来作筏子。”

郑典仪笑道:“殿下□□。”

裴令之不关心靖威将军府中内眷的争斗,却很关心另一件事。

“穆嫔呢?”

.

“姑母大费周章过来见我,就是为了坏我名声?”

穆嫔一抚衣上皱褶,瞥了眼穆夫人身后,站起身来。

不远处的宫人们极擅察言观色,立刻就要围拢过来。

眼看她起身要走,对面的穆夫人急了,连忙道:“等等,我断没有坏娘娘名声的意思,娘娘请听我说一句话。”

穆嫔心里其实已经猜出了穆夫人的意思,蹙了蹙眉,还是抬手挥退宫人,仅留下两个近身侍奉的贴身宫女。

穆夫人欲言又止。

穆嫔面露不耐,起身欲走。

穆夫人连忙道:“娘娘看。”

说着,她往后退了一步,让身后那两个年轻郎君抬起头来。

穆嫔冷冰冰地道:“我久在宫闱,并没有合适的姑娘可以介绍给郑家二位表弟,就是有,也要先紧着我自己的嫡亲弟弟。”

见她死活不接话茬,穆夫人心下焦急,连忙道:“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娘娘看,十三郎与十四郎出落的也算俊秀,若能进宫为娘娘分忧,至亲的表姐弟,必然不同那些外人。”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穆嫔索性不再装傻,抬头看了一眼。

穆夫人出身颍川穆,是穆嫔嫡亲的姑母,当年是难得的佳人,嫁到门楣相当的弘农王家,生有三子两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