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39节(2 / 2)

裴令之愣住了。

眼前碑面上,的确是皇帝年轻时闻名天下的一笔出众书法,足足保留了七分相似。

正因如此,他仿佛能透过碑上纵横字迹,看破纸面上那淋漓的笔墨。

一只无形的手自虚空中伸来,攫住了裴令之整颗心脏。

看到碑文的第一眼,那种难以言喻的凄楚随之而来,铺天盖地,就像巨浪当头而下,避无可避。

碑上唯有三行字。

哀之。

哀之。

哀之。

从右向左,一字排开。

越是往后,那字迹便越趋近狂草,笔锋几乎要深深穿透整座石碑,裴令之不忍再看,匆匆移开目光。

景昭照例拜下去,起身时稍微晃了一下,不等裴令之伸手去扶,她已经站稳身体。

“天快亮了。”景昭没头没脑地说。

的确,现在已经趋近于黎明,但天边的风雪与黑夜凝成一气,似乎根本不打算消散。

京城的冬天寒冷,每逢下雪,一整天天边都笼罩着不散的阴沉。按照如今的雪势,一时半刻很难看到第一缕天光。

景昭走进碑亭里,靠着石碑坐在地上。

不远处禁卫和侍从们探头探脑,很想过来送伞,却又不敢打扰。

不知为什么,景昭笑了笑。

“母亲。”她低声道,“我快要成婚了。”

“父亲很想你,你如果能听见的话,可以趁半夜去找他,白天就算了,听说鬼魂怕太阳。”

“我把他带来给你看看,好看吧。大婚的时候你可以回来看看,我小时候你发过愿要看我出嫁——虽然现在是他嫁进来,不过也差不多。”

她低声说着,瞥见裴令之折回第一座石碑旁,神情有些诧异,轻咳一声,拍拍身边地面,示意裴令之坐过来:“天快亮了。”

裴令之:“嗯?”

“天亮了我们再走。”景昭毫不客气地道,“坐下,陪母亲说说话。”

裴令之发现景昭是在认真的提出要求,而非玩笑。

他也坐下来,又担忧倚靠石碑不够恭敬,动作有些僵硬。

石碑另一侧,景昭随意靠在碑上,低声说着什么。

注意到裴令之的眼神,她拍拍石碑,意思是别客气。

裴令之一怔,旋即失笑。

他模仿景昭的模样,有些生涩地清了清嗓子,在心里轻声向文宣皇后问好。

亭外的雪更急了,鹅毛一般飘落,遮挡了全部视野。

也遮住了第一座石碑底部,两处不尽相同的石材色泽。

第117章 “谁在叫我?”……

榴花照眼,绿杨浸雨,几滴晶莹露珠沿着碧色叶脉滚落,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潮湿气息。

南乡县路面大多是质地坚硬的黄土,混着碎石子,平日里走起来还算平坦,雨后就会变得泥泞。

几名牧人赶着毛发打结的灰扑扑羊群经过,对溅起的泥水视若无睹。

这条路虽然泥泞,但至少能走,跌不死人,晴天还算平整。

对于绝大多数乡野黎庶来说,能有这么一条路走,已经很好了。

车夫把马车轮辐里卡着的脏污杂物扒出来,借路边水渠里的水洗净手,又驾着马车哒哒哒上路了。

薛兰野挑起车帘往外看,见路边田野里庄稼长势不错,就顺口吩咐随车健婢:“取两茎过来。”

高壮婢女应了一声,捡着眼前长势中等的稻子掐了两茎,摸几个铜板串在旁边的庄稼上,小跑着追上马车呈给薛兰野。

薛兰野接过来看了看,愕然道:“长势也太好了。”

她出身高贵,见过世面,这些稻子长势当然不能与各地当做祥瑞献上的嘉禾相比,但也很是茁壮,至少远比颂川县的庄稼要好。

薛兰野几乎本能地就想叫人去挖一捧土过来看看,这时车夫喊了一声:“快到城门了。”

薛兰野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叫转移了心神,不再关注庄稼与田土,急忙抓起绢帕擦了擦摸过庄稼的手掌,又仔细检查衣裳是否有皱褶,拿过镜子从头到脚把自己检查一遍,确定打扮得体完美无暇,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马儿哒哒哒穿过城门,经过街巷,清晨的南乡县城还未完全苏醒,路边有人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推着独轮小车卖花,对面是卖油炸果子的摊位,香气泼辣地溢出来,教人只看一眼,便能想象出酥甜香脆的口感。

薛兰野天没亮就从驿站出发,喝了半碗青菜肉粥,吃了两个婴儿手掌大的甜卷子,一路上坐在车里,本来不觉得饿,却也被那香气勾动心神,忍不住探头出去。

一看那油锅就摆在光天化日之下,锅后面排着许多人,薛兰野皱了皱眉,又把头缩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