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46节(1 / 2)
——那具尸体,当真只是侍女不慎失足落水吗?
.
太女大婚的仪式繁琐而庄重。
裴令之端坐镜前,身披青色大袖翟衣,手持做工精细、饰以珠玉的遮面团扇,感受着头顶越发沉重的重量,无声地叹了口气。
太女娶妃,一应礼制由齐朝皇太子婚仪增补修改而来,婚服自然也颇多相似之处,譬如齐朝太子妃大婚时,着青翟衣、佩白玉璜,便被加以修改,然后承袭下来。
至于太子妃的十二钿冠,礼部、太常与宫中几番商议,参照旧时发冠,饰以孔雀翎羽,依旧异常华美,改作太女正妃的冠服式样,称作十二翎。
翎冠华美异常,亦沉重异常。
它压到裴令之头顶的时候,裴令之怀疑自己听见了脖颈关节发出的脆响。
宫人半跪下来,替裴令之上妆。
裴臻之踏入房门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这一幕。
镜中映出裴令之小半张侧脸,线条流畅优美,朱红唇角扬起。
他在笑。
裴臻之心头忽然涌起一种奇妙的柔软情绪,冲向四肢百骸,她走过去,声音都变得无比温柔:“这么开心啊。”
裴令之转头,看向姐姐。
他们的容貌并非十分相似,唯有眼睛一模一样,只要看到这两双形状优美的眼睛,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他们之间存在着最紧密的血脉联系。
“我的弟弟要成婚了。”裴臻之双手落在胞弟肩头,很想像年幼时那样抚一抚他的面颊,却又担心损伤妆容,只好极轻地喟叹一声。
太女妃的妆容已经接近完成,内侍们捧着琳琅佩饰走上前,见到裴臻之,又十分知机地暂时退开,使太女妃姐弟能够叙话。
四周忽然空出一片小小的区域。
裴臻之低头,轻声问:“令之?”
“嗯?”
“这是你心中所愿吗?”
裴令之抬头。
他静静端坐在椅中,而裴臻之站着,他必须仰起头,才能迎上姐姐的目光。
一种极淡的伤感,忽然短暂攫取了裴令之的情绪。
裴臻之望着他,一如年幼时那样。
刹那间,裴令之几乎要生出错觉,仿佛他只要摇头,姐姐就会冲出来抓住他的手,像幼年时和隔房兄弟姐妹冲突时那样,护着他奋起反击冲出重围,全然不惧对面人数远远多于他们。
于是他笑起来,无比肯定地道:“我愿意。”
一笑生春。
第124章 大婚(中)
东方既白。
天穹近似灰白,弯月只剩下一道朦胧清淡的影子。
皇帝、太女自宗庙祭祀归来,御驾停在明昼殿前,宫人侍从忙不迭地迎上去,迎奉皇帝与太女下车入殿。
告祭宗庙须着全套衮冕,玄衣及腰,裳长及地,全身上下冕冠佩饰华美无比也沉重至极。景昭只睡了一个多时辰就被拖起来沐浴更衣、焚香祭祀,穿戴着这身足以把体魄稍弱者活活压垮的礼服祭祖受训,此刻已经疲惫不堪。
但她极其能忍,丝毫没有表露出半分疲态,直到进入明昼殿,她才坐倒在椅中,随手摘下九旒冠撂在一旁,额间已经渗出了薄汗。
礼官们苦着脸冲过来,小心翼翼将九旒冠摆好,生怕这顶储君冠冕磕坏一星半点。
梁观己快步迎上来,附在皇帝耳畔,神情不变,下颏绷得极紧,附在皇帝耳边低声耳语数句。
然而皇帝连眉梢都没有多挑一下。
他侧首,看向女儿的侧脸。
神情疲惫,面色有些苍白,但皇帝是景昭的亲生父亲,自然能看出她平静表面下隐藏的雀跃欣喜。
到底年纪还轻,迎娶的正妃又是亲自择定的意中人,那种喜悦即使极力压制,不想表露出不够庄重的一面,但就像深藏在水下的夜明珠,即使隔着朦胧水波,依旧有柔光隐隐地透出来。
皇帝轻笑一下,不置可否。
他挥挥手,意思是不要坏了皇太女的心情,然后示意:“传膳。”
梁观己无声领命,又悄悄退了出去。
皇太女大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日每个环节都早已由礼部、太常及宫官再三排演,一丝一毫也错不得。按照定好的方案,皇帝与太女祭祀宗庙之后,有小半个时辰的空余时间,随后便要移驾绍圣殿,在宗亲公卿的面前率仪仗出宫亲迎。
御膳房早备好了膳食,小心用火温着,不过片刻功夫就送了过来。景昭解下外面的大衣裳,坐下一口气喝了大半碗羹,才算稍微缓过气来,终于分心关怀父亲:“父皇怎么不吃?”
“我不吃。”皇帝慢条斯理地道,“我等会可以回去换衣裳睡觉,你需要穿着这身行头再跑大半天。快吃吧,乖,别累死了。”
景昭无言片刻,抄起汤勺恨恨送进嘴里。
她吃相斯文优雅,动作却很快,不多时便结束了,起身道:“儿臣吃完了。”
皇帝背身立在窗边,此刻才转过头来:“那就走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