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48节(2 / 2)

皇太女迎立正妃关系重大,直接关系着前朝后宫的格局,这一点景昭非常清楚,皇帝更是非常清楚,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比他们父女看得更清楚,但今夜她根本不想去考虑那么多,更不想去谋算各方势力后续会做出的反应。

——今夜是她的大喜之日,快乐就够了,想那么多做什么。

皇太女身为今日的主人公,只需要接受各方贺喜,朝臣公卿们要想的可就多了。

有句俗话叫先成家而后立业,说得直白些,世人心里,没成家的年轻人终究不够稳妥,唯有成婚生子之后,才算是个可靠的成人,可以正式接手祖业,担当重任。

皇帝膝下只有这么一个独女,寄予厚望关怀备至,等到皇太女成婚,乃至于生下东宫皇孙之后,权柄多半会进一步向东宫转移。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天子哪有什么真正的家事,一举一动都与国事息息相关。

皇帝与太女之间权柄的转移,看似只在父女二人间,实际上却涉及了大半个朝廷的派系变更、人才任用。

尽管天子尚在、东宫稳定,由此而来的这份变动一定会被极力压制到最轻微的地步。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臣们并不是都排斥这种变动的,对于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来说,这不一定意味着损失,还可能代表着将要到来的机遇。

聪明人总是容易想得更多。

事实上,想得更多的人总是很难活到最后。

景昭下辇,步入殿中。

鼓乐声起,宫宴开始。

身处皇太女的婚宴,在场所有人都明白,这场宫宴的主角是皇太女而非皇帝。

更何况,皇帝多年来素服守孝,喜怒无常,性情根本不能预料,从不惮于杀人。朝臣宗亲畏惧忌惮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普通人根本没有胆子敢捧着酒盏面对皇帝侃侃而谈喜笑颜开,恭祝皇帝喜得佳婿——谁知道皇帝会不会突然被勾起了伤心事,挥挥手把人拖下去砍了?

相较之下,皇太女性情端方,明察善断又不失温和宽宏,实在是献媚的最好对象。

景昭被敬了数盏酒,她的酒量不算很浅,倒不至于醉倒,只是她并不想再喝下去——酒量终究有数,难道新婚夜真要喝的七荤八素回去?

她转头一瞟,随侍的燕女官立刻知机上前。

燕女官出身北地大州,酒风兴盛,她家里做的还是酒楼生意,可谓千杯不醉。一捋袖子接过杯盏,殿中诸位丞相尚书大多已经与景昭饮过酒,余下者献媚讨好还来不及,自然不敢挑剔,喜笑颜开对着景昭恭贺数句,再转向燕女官一饮而尽。

燕女官来者不拒,趁机盘踞在侧,痛饮御酒。正喝的痛快,一袭青色官袍出现在眼前。

她定睛看清,顿时一愣,原本要代替皇太女与对方饮尽的酒盏悬在嘴边,不知道这一盏该不该自己来喝。

那人的官袍昭示着他的品级,并不高。

但只要看清他的脸,就会发现他还很年轻,这等年纪,这般品级,已经极为难得。

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非常特殊。

郑明夷注意到了燕女官那片刻的停顿,稍微偏头,朝她轻轻颔首。

然后他指尖推过来一只酒壶,取来案上景昭的酒盏,替她斟满,又轻轻推了回去。

那酒水琥珀色,几与杯沿齐平,但被郑明夷这样轻飘飘地推过去,竟然一星半点都没有洒出来。

燕女官直觉那酒颜色不对,出声阻拦:“殿下……”

还不等她把话说完,只见支颐端坐席间的皇太女随意一瞟那只推来的杯盏,就这样端起来一饮而尽。

燕女官张口结舌。

还不等她出声,景昭却笑了,轻飘飘道:“太甜了。”

郑明夷道:“是么,下次减半好了。”

“你哪里弄来的蜂蜜?”

“借花献佛。”郑明夷说,“太甜的话,那我拿走吧,让宫人再冲一壶。”

景昭随意道:“不用,先放这里。”

郑明夷莞尔,很随意地在一旁小席上坐了下来:“我记得殿下从前很能吃甜食。”

景昭掀起眼睫,眸光微转,笑了笑:“能吃只代表不讨厌,不代表很喜欢啊。”

“还未来得及恭祝殿下。”郑明夷看着景昭,温声道,“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惟愿殿下伉俪和睦,鸾凤和鸣。”

景昭支颐听他说完,微微地笑了,和声道:“有心了。”

另一边,侍立在景昭身后的承书女官,听完这句贺词,眉头却不易察觉地动了动,隐隐觉得有些怪异。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出自《易经o泰卦》,是极好的卦象,常被引作吉兆,的确是很好的意思,但细细咂摸一下,又隐隐有些说不出的怪异。

承书女官日夜侍奉在储君身侧,其博学广识少有人及。不需多加思考,她便很快想了起来。

《周易正义》中,有这么一句注疏——昔文王明夷,则泰极反伤之验。

承书女官心里胡乱咂摸着,景昭却似乎一无所知,她停顿片刻,瞥见景含章过来,示意她一同坐下,信口道:“谈世子呢?”

景含章刚过来就被劈头盖脸问了这么一句话,当场变作一只张口结舌的大鹅,呃呃呃半天答不上来,倒是郑明夷闲闲道:“似乎是告了晚上的假。”

景昭仿佛也不在乎,只点点头,忽然一笑,道:“盈风还躲着呢?本宫身边诸臣工,当属你们二人最让我放心。”

这无疑是极大的褒奖,景含章当场被这句话冲昏了头脑,本就微醺,此刻豪气顿生,受宠若惊地站起来,郑明夷眨了眨眼,随着起身正待谢恩,却见景昭已经摆了摆手,向着上首御座去了。

此刻开宴已经有了些时候,酒过三巡,皇帝滴酒没沾,方才倒是和薛、柳等几位丞相很是正经地说了两句话,像是在商量些朝廷大事。

景昭过去,唤了声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