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64节(2 / 2)

第142章 ......

滴答,滴答!

一夜疾风骤雨,檐下滴水成串,噼里啪啦砸在地面上,隔着门窗墙壁,传到室内只剩细微的动静,却像是敲在人的心头,每一声都搅得人心烦意乱。

推开小半边窗户,灰黑的天穹尽头隐约散落三两点星星,看不真切,就像暗色布匹上若隐若现的花纹。

喀啦一声窗户关上,用力之大使得窗下的桌子都震了震。桌面铜镜咣当翻倒,镜中映出一张双眼圆睁、神情焦灼的中年男人面孔。

陈繁雕塑般站在原地,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外面传来极其细微的足音,紧接着窗户被轻轻叩响,他才回魂般浑身一震,将窗户拉开一条细缝。

他的耳朵凑上去,窗外那人低声说:“大人,口供无法全部抄录,这是捡最要紧的那部分默出来的。”

一本薄册应声塞入窗缝,紧接着窗外细微足音迅速远去,转瞬间归于沉寂。

陈繁抓过那本薄册,背抵着窗扇,以一种异常急迫的态度翻开,动作用力过大,甚至将书册前几页撕出了裂口。

他一目十行迅速浏览,目光触及其中几页时,脸色刷的惨白。又不死心地倒回去重新翻看,神情像是要把那些字生吞活剥,直到重新看过确定无误,才像只困兽般直起身不断打转。

“没用的东西……没用的东西。”

陈繁不住喃喃,终于无法掩饰心底的惊惶恚怒,举起薄册重重摔在地上。

哗啦!

隔着数道高墙回廊的地方,那名送来薄册的中年人腿一软,滑坐在了满地雨水里。

“这不是说的很好么?”一只手从旁边伸过来,提住中年人的衣领,分明五指修长白皙,力道却像铁钳般不容抵抗,硬生生将中年人提起来,“看来,生死关头的大恐怖,足以激发人的一切潜力。”

中年人刚勉强站起来,听了这句话,再也支撑不住,又跌回了泥水里。

谈照微双手笼在袖中,并不在意中年人的丑态,他眼皮抬也没抬,淡淡吩咐:“盯紧了。”

两旁侍从齐齐应声,谈照微转身而去。

身后十五给他打着伞紧追过去,主仆二人一前一后,身影很快消失在未尽的夜色里。

而方才那些喏然应声的侍从,与跌坐在泥水里脸色惨白的中年男人,只在这么短的片刻时间里,就已经消失无踪。

活像民间奇谈里的山妖鬼魅。

搜山第三天,所有人的疲惫厌倦已经接近顶峰。龙崖山地势崎岖险峻,深秋山林多腐烂落叶,再加上阴雨连绵,走到山林深处,堪称深一脚浅一脚,连走路都变得极为吃力,更不要说在蛇虫鼠蚁的侵扰下不断扬声呐喊找人。

连续三日,谈照微连个面都没露,除了第一天分组时他身边的护卫十五出面宣读分组方式,其余时间不要说谈世子本人,就连他身边的护卫侍从都一个不见。

原本涣散的人心登时更加焦躁疲惫,士卒差役们一边搜山,一边忍不住嘀咕訾骂。

“还是贵人的命值钱。”“大冷天把我们耍得团团转。”“我看人早死了,还找个什么劲,不如各自回去。”“哎你说我们有没有赏钱?”

一片混乱的嘀咕声中,没人注意到,有支小队里,一个脱队独行者,向与众人相反的方向悄无声息离去。

没过多久,一声愕然惊叫冲天而起,直上云霄。

“快,快看那里!”

拨开掩映枯黄、足有半人高的纷乱杂草,似有若无的腐臭升腾而起,下方掩映着一道说宽不宽、说窄不窄的深谷,谷底隐约可见零散的肢体残骸。

“前方来报。”十五疾步而入,低声禀报,“搜山士卒在龙崖西峰南边的一道沟壑里,发现了正在腐烂的尸体残骸,根据残存的衣衫物品基本可以判断,这些尸骸的身份属于随同卓寺丞出行的大理寺随吏。”

“根据仵作判断,现存骸骨大致能够拼接成九具完整尸体。这些尸体的死亡时间基本符合,他们并非自然跌落山谷而死,身上有多处刀兵伤,应该是在死后被人抛进沟壑里。”

温少卿托着下颌沉吟:“有些距离……杀手这么闲吗?都已经放过火了,尸体一起烧掉不行吗?”

“烧不干净。”谈照微很有经验地提醒,“之前在火场遗迹里,也发现了未烧完的人骨。人的骨头很难在火里全部烧干净,特别是这种荒郊野外,很难说死人骨头和火场附近的活人哪个先被烧完。”

“这么说。”温少卿若有所思,“放火和抛尸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见十五明显没听懂,温少卿平易近人地对他解释:“卓寺丞随行的从员差役共有一十八人,加上卓寺丞和她的贴身婢仆,那就是二十人。”

十五一点就透,脱口而出:“抛尸和放火,是为了掩盖尸体的数量——有幸存的人!”

“杀手自己放没放火,抛没抛尸,自己心里不清楚吗?”谈照微终于无法忍耐,恨铁不成钢地道,“是为了掩盖死者身份!”

他顿了顿,又道:“如果二十人里只能活下来一个,那个人一定是卓业稷。”

这语气太过笃定,以至于身为卓业稷直属上级的温少卿都愣了一下。

谈照微并没有解释的意思,只是垂眸,神情平静抚过衣袖最细微的皱褶,金丝银线摩挲而过,在指尖留下最细微的冰冷。

东宫是天下最花团锦簇、众星捧月的地方。

也是天下最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所在。

人人都称东宫十八学士,从建元初年说到如今。实际上风云更迭变幻,时至今日,十八学士中仍能保有东宫近臣身份,稳稳立在朝堂内外者,加起来不过只剩十指之数。

柳知、谈照微、景含章、李盈风、程枫桥、卓业稷……无一不是东宫出身、无一不是炙手可热。能在东宫稳立十年,怎么可能会在这等浅陋布置中阴沟里翻船。

一名吏员快步而入,在温少卿耳畔低声禀报数句。

“上钩了。”

温少卿道:“你去吧,依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