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2)
纪忍冬名为“文化寻根之旅”的研究项目就挂在这个社群发展计划下。
对接负责人之后,她干劲十足。毕竟三万美金研究资金对于贫寒的历史系是大新闻。系里的老师同学议论纷纷,有人猜纪忍冬是隐形的中国富豪,“madeinchina”背后的神秘力量。有人猜她向资本献身,成了中国版雪莉。
她听了笑而不语,在键盘上狂敲一千词。
纪忍冬在图书馆泡了三天半,这终于在第四天下午整理好初步提案,发给项目对接人。她哼着歌晃到咖啡吧休息,边上正好有两个中国学生在聊八卦。
“诶,你听说了吗?机械工程那个许洋被警察带走了?就在他们实验室!好多人都看见了!”
博士生活烦闷,八卦传得尤其快。这几天c大博士圈沸沸扬扬的八卦人物,除了纪忍冬的神秘金主,就是机械工程系实验室打人事件的肇事者许洋了。后者以其案件残酷性和现实教育意义,在知名度上力压前者。
“当然!谁不知道这事啊?”另一人道,“据说砸坏了两台苹果电脑和一台3d打印机,人当时就被带走了。实验室变成第一现场给贴了封条,他们组一周没开工了。”
“什么原因?”
“组内分赃不均呗。”
“分赃?不均?”
“咳,这个项目的idea是许洋想的,他本身打算随便找个小期刊发一发。没成想导师半途叫他去做一个有望冲击顶会的项目,之前的项目就搁置下来。许洋有个师弟,自打进组就一直没发表成果,导师就把许洋做了一半的项目给师弟做。”
“所以许洋就心生不满?把人打了?”
“差不多吧。据说这个许洋还有点学术洁癖,嫌师弟的数据不够‘干净’,发生过几次口角。师弟记仇,论文投稿时把许洋的名字从第二作者位拿下来了。”
后来的事人尽皆知。警车鸣着警笛从周日晚八点的实验楼下呼啸而过。彼时大部分实验室都亮着灯,电阻丝辛勤劳作、培养皿蒸蒸日上。
矮个子许洋顶着一周没洗的油头被押上警车,住进了看守所,和满身麻味的“丧尸”兄弟们同枕共眠一整晚,第二天上午才被闻讯赶来的导师保释出来。
纪忍冬把奶泡兑进咖啡里,趁热抿下一口,五味杂陈。都说书生不知世故,可牙塔里自有一套生杀规则。一篇论文idea从哪来、实验人如何平衡数据真实性和整齐度、成文时怎么把故事讲漂亮、定稿时如何安排作者顺序,到处是灰色地带,也步步有雷池。
许洋的雷池伸进了灰色地带,于是他过刚易折,伤人伤己,最终触犯了法律。师弟的灰色地带越过了雷池,于是他此时正躺在医院里阅读自己的停学通知。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纪忍冬捏下一把冷汗,听来的每一条八卦都是一声警钟,提醒她作为“独立女性”的漫漫“上桌”路危机四伏。
刚从咖啡吧吃饱八卦回到书桌,纪忍冬就收到项目对接人的反馈邮件。
直觉告诉她,这封邮件不太对劲。按理说,她只和发展营销部联络,可抄送人一栏却出现安娅的名字。
再看邮件内容,措辞颇为随意,既不是简单知会,也不像汇报工作,更接近熟人玩笑:
「娅,计划书来了,看着挺像回事,还真能跟我们客户需求对上,我可以放进正式企划。你是金主,放不放看你咯?」
正当她嗅出诡异时,邮件就在她眼皮底下消失了。
对方撤回了邮件。
显然,这是一条不该她看到的内部对话。
纪忍冬哆嗦着手刷新了三次,邮箱平静得像一潭死水。她多希望方才是幻觉,可惜她的视网膜将画面如实汇报给大脑,邮件内容还清晰存放在记忆里。
她双眼散焦,望穿打磨了一周多的提案:五千三百六十七个英文单词,脱胎于全系同仁给予厚望的研究计划。原来它根本没进营销企划部的正眼,整个合作不过是安娅出钱哄她的幌子。
她以为自己凭能力争取来三万科研经费,实则只是大小姐花钱买断了一位美男。她拿自己当学者,其实不过资本游戏的小小npc,做了社会和时代的无名齿轮,没有思想,无关创造。
这么胡思乱想了半天,手机“嗡嗡”乱响。
卢卡:「在干嘛?」
卢卡:「人呢?」
卢卡:「理我一下嘛。」
他还好意思问,还不是因为他!
纪忍冬扣下手机,眼前的企划改也不是,删也不是。
再度拿起手机,又是卢卡:「我报警了?」
纪忍冬冷脸回复:「拉屎呢。」
卢卡:「不信,我看看。」
纪忍冬拿摄像头对准屏幕上的提案,“咔嚓”一拍:「喏,新鲜热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