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周公祈雨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庄稼人,众人都在议论着,谩骂着:现如今这样的县官还有吗?当官的良心全都让狗给吃了!历朝历代难免遇上个三灾六难什么的,有了灾荒,官府衙门就应该开仓放粮,减免税役,让老百姓先把命保下来才是!当年包拯大人陈州放粮,救济百姓,连宋王爷都不能说他的不是,救灾如救火嘛!现在的狗官,就知道催粮要款,哪管老百姓的死活?世事瞎了!

墙上的鼓动标语,周公祈雨赈灾的故事,群情激愤的现场气氛,顿时让李续仁热血涌动,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只和大家伙在乡下吼喊祈雨歌,一根筋把希望寄托在龙王爷身上了;大难当头,必须要到县衙门去吼喊一回,恳求县长大人也像当年的周公县令一样,歪好替老百姓说句话,先把命保下来吧。

李续仁膀子一甩,霍地跳上台阶,大声喊道:“众位父老乡亲们,石碑上讲的周公祈雨的故事,咱们都该解开了吧?”众人一洼声应道,解开了,全解开了!“既然大家伙都解下了,那咱们就应该到绥州城里去求求县官爷,让他也学学当年的周县令做件事:头一件,领着我们庄稼人祈祷龙王庙下场好雨;再一件,开仓放粮,各乡也设些熬汤烙饼施舍饭的地方。悬顺一句话,先把咱们穷百姓的小命儿给救下来。”群情激愤了,后生们跟着喊道:走!我们立马到绥州城里去,我们不能干瞪眼等着死!走,说走就走,我们都跟伞头大哥走!“续仁,不能去!后生们,你们不能去啊!”李福成老汉跺着脚,使劲掇着手中的枣木棍儿。“续仁,你可不能这么莽莽撞撞的呀!你晓得不晓得,你领上大家伙这么到县上去吼叫,弄不好,弄不好那是要吃官司的呀,听我说!”几个会长都过来了,高忠义握着李福成的手安慰道:“老哥你先别急,有话咱给年轻人们慢慢说。”转而把手一扬,“后生们,你们不能这样听风就是雨的呀,到县上去,这可得慎重呀,闹不好人家会给你们扣上一顶大帽子——私闯公门,哪该怎么办呢?大家可是要压得住火气,千万不可乱来,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啊!”李续仁扑通跪倒在李福成高忠义的面前,眼里泛着泪花,大声道:“我的老叔呀,你们的担心我理解,我续仁虽说年轻,可我不糊涂,歪好也是吃人饭懂人言的,理性我还是能解下的。不是我李续仁不尊你们,我有满肚子的话,今儿不能不说。大家都看到了,这场大旱已经四五年了,咱们祈雨都无数次了,就像标语上说的,把腿都快磨断了,眼泪都要流干了,可是我们等到了什么?没有啊,依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现如今咱绥州的地面上,十有八九都断了囤儿了,好多人都饿浮肿了,卖儿卖女,家破人亡,大家说说,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吗?没有活路呀!刚才咱们也都听到了吧,标语上写的哪一句不是大实话,哪一句不是替咱们受苦人想的?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朝朝代代都是这么做的,为什么迩个的县衙门直到现在还不见一点儿动静?人家清朝的县官都能那么做,求神祈雨,开仓放粮,为什么迩个绥州的县官却是这样的铁石心肠,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还号称是什么共和了民国了呢!现在,我当着众人的面把话撂在这儿:我李续仁汉子做事汉子当,今儿你们就是打折了我的腿,我爬也要爬到绥州城去!我要跪在县衙大门前,把咱老百姓心里的苦水全都倒出来,要让他们当县官的也听听。要不然,我李续仁哪天饿死了,到了阴曹地府了,也是个没舌头的冤死鬼!”

“哦,走喽,到绥州城祈雨走喽……”

祈雨班子中的几十个后生,很多前来祈雨的庄稼人,紧跟着李续仁跑到庙前的广场上,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抬起五座龙王爷神轿,扛着五色神旗,直奔绥州城去了。

高忠义摊开双手,说:“看看,几张红帖子就把火给烧起来了,这伙愣头青啊!”

望着远去的人群,李福成焦急而又无奈地摆了摆手:“唉,老了,咱们老了,管不了了,听天由命吧,看他们能闹腾出个甚结果来!”

第12章☆、祈雨

第十二章

绥州,古老而残破的城门洞口站着一排岗哨,城楼的女墙上,长

枪,短枪,机关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进出的人群。李续仁手执铜虎铮,一帮小伙子举着五色神旗,走在祈雨队伍的前头,朝着城门走去。

“站住!你们是从哪里来的?”领班的大个子枪兵厉声喝道。

李续仁赶忙走过去解释说:“老总,我们是从白龙湾来的,都是受苦人,天旱成这个样子,庄稼人心急火燎的,再没个好办法,只得四处祈雨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