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第十三章
周末的下午,绥州中学家在城里的师生,匆匆回家去了,校园里没多少人。吃过晚饭,校长杜滨见青年教师白文儒在门口站着,便叫他一起上街遛达去了。
闲暇时,杜先生习惯于常在市井百姓堆儿里,听听街谈巷议,了解点社情民意。杜先生在外面转悠,通常是只带耳朵不带嘴,不管人家说什么,他只管听着就是了。他仨出了校门,拐过小巷,沿着正街向南走去,到了鼓楼巷口看到,很多人正围在那里,听着盲人说书。
这位说书盲人是西川人,姓韩,人们习惯叫他韩瞎子。杜先生知道他,满肚子装的书,连住说上三天三夜,都不会重样,这人就有这个本事。他俩往前走了几步,站在了人群后面。
这时,韩瞎子正在嘣嘣噔噔地拨动着三弦,嘀哩呱啦扬打着响板,唾沫星子乱溅弹唱起来:
哎,弹起我的三弦闪起个板,我给众乡亲道一声安!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多得就堆成了山;
若要一一都道来,三月两月我说不完。
今个我别的且不表,只说甚呢?
说一段《林冲雪夜上梁山》……
一阵掌声响起,听书的人们连连叫好。听着听着,不时听见周围有三三两两的人在议论着:自古饥寒生盗贼,乱世响马多,朝朝代代都是这样;可不是嘛,绥州要是就这么再旱下去,老百姓怕是也要上梁山了;眼下的老百姓啊,打窑盖房要缴税,卖点瓜果菜蔬要缴税,即就是垒个猪圈羊圈,搭个牛棚马厩什么的,也要缴税;穷人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怕死不安稳,就连给死人打坟买棺材,也得缴动土税棺材税。听说西川那边已经有人上了白于山,大户人家的金银财宝早就藏起来了……
周围的人又是一阵儿议论:想当年李自成、张献忠为甚要造反,不就是因为天下大旱,流民成群,百姓无路可走嘛。听说现在咱绥州城墙下还有七条龙被压着,如今要是再敢把城墙推倒,没准儿真还敢又闹出来几个李自成呢……
回到学校,关起门杜滨对白文儒说:“方才街上的话你听见了吧,民心不稳,怨声载道啊!要看到,众人说的那些话,也不是随便撂的瞎话,绥州老百姓的日子,实在是苦甲天下啊!”
“校长所言极是。”白文儒说,我们绥州现在是天灾加人祸,穷困到了极点。地里头颗粒无收,庄户人家十室九空,而上面却不断加捐加税,乡镇又层层加码,自治款、警务款、剿匪支应款、补充枪支款、修堡修寨款、乡师款、教育款、区办费、犒军费,名目繁多,足有上百种,已经到了无月不捐、无物不税的程度,老百姓实在是没法子再过下去了。前些天,白龙镇的庄稼人进城闹祈雨,差点被军警抓了去,受苦人哭天叫地的,看着实在是凄惨得很!
“唉,”杜滨叹息道,“老百姓也是没辙子,只能是祈祷祈祷神神,哭哭皇天罢了,不然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