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虽然还是没影儿的事情,赵安和冯掌柜就说的像有鼻子有眼一样。因为葡萄传入中原的时间已经超过千年,即便因为气候原因产量也不大,但只要淘换到合适的品种,就能用异能催熟改良口感。而冯掌柜说要收购,也只是一句空口承诺,要是赵安拿来的葡萄不好,他大不了不收就是了。

出了如意楼,赵安就拿出刚得到的铜钱,对脸上还有一片红痕的琴童说,“你和海伯昨天都受了惊,这些钱全给你买些糖果糕饼跟海伯分着吃吧。”

琴童以前也常常受到赏赐,对这一百多文钱也还接受良好,可是他却说,“我不爱吃糕饼糖果,海伯年纪大了也不爱吃这些,我们还是多买一点肉吧。”

于是赵安就多买了一些肉,然后留出五十文钱回村里买两只鸡。至于买葡萄藤的事情,他打算过段时间让海伯带琴童去府城帮他买。

至于他自己,那可是钦命回乡守墓的人,他要是胆敢光明正大踏出常溪县的土地,这条小命就悬了。那位皇帝陛下即便没有派人时刻盯着他,就怕下次赵倾城再跟皇帝闹别扭的时候,他这个无辜的炮灰又会被当成撒气的篓子。

而且赵倾城和厉修业闹别扭的频率可不低,然而无论他们怎么闹,最后受伤的却总是别人。为了保险起见,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赵安绝对不会去触碰王法。

从常溪县回家的路上又走了一个时辰,到家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正常午饭时间,可海伯还在等他们。午饭还挺丰盛,一大碗红烧肉,外加一大盘卤豆干,一份蒸鱼干,还有一个素菜,之所以这么多东西,其实就是昨天中午准备的,早上不宜大鱼大肉所以现在才拿出来吃。

屋后竹林里监视赵安家的阿五不敢再来了,可是红烧肉霸道的味道却萦绕在整个村子的上空。更可恶的是这道香气从吃中午饭之前就开始散发出来,等到所有闻到味道的人全都流着口水吃完了中午饭还没有消失。因为海伯在赵安回来之前,一直用热水蒸着那碗红烧肉。

等到赵安他们家终于开始正式开饭的时候,大半个村子的人才从这种难熬的精神折磨中解脱出来。然后一边调整被雨水冲坏的秧苗,一边在田里讨论赵安他们家的事情。

“那位赵公子果然是丞相的仔,当真是厉害。别看赵通明一天到晚在村里耀武扬威,结果遇到真狠人的时候一下子就被收拾的服服帖帖了。”有人不想再继续谈论赵安家天天吃肉,让大家嘴馋的问题,而是说起了昨天那件事。

显然当初看了一场热闹的人不止他一个,只是大家好像谈虎色变一样,默契的不去谈论昨天的问题,此时有人开了一个头,大家便热烈的讨论起来。

今天早上还被赵安撞见过的那位刘松娘便是其中讨论的最热闹的一个,“这为赵公子出手可真是利落,以前肯定是学过武艺的,当初我看到他这副文弱样子,还以为他在乡下过不了多久呢。”

“还有他那个朋友,我今天早上刚好在赵通明门前经过看见他。”这人卖关子似的迟疑了一瞬,接着比出一个拳击的动作说,“一拳就打碎了赵通明家的墙。”他又用双手比出一个碗口的动作说,“好家伙,这么大个洞呢。”

“阿大叔叔,然后呢。”立刻就有年轻小伙子被刘阿大的讲述吸引了,放开手上的动作,直起身来问他接下来的故事走向。这少年严厉的父亲这时候也没有在逼着他继续干活,同样眼巴巴的望着刘阿大,希望他继续讲述下去。

享受完了周围人的目光之后,刘阿大最后才扯着嗓子,将自己看到的新鲜出炉的故事告诉周围所有在地里忙活的人。“赵通明他娘当时就被吓瘫了,那位大人这才慢慢悠悠的说,我来要昨天那两个被你们掠卖之人口的赎身钱。”

他最后甚至背着手,学胡笙字正腔圆的说话,即便不免带着一些本地口音,可是那气势总有一两分相像了。可惜老光棍阿大那一副小眼睛塌鼻梁的样子跟胡笙差了十万八千里远。

可是周围的村民们都对他的表演给予了十二分的肯定,就连一直沉默的抽着烟斗,站在田边看着自家的三个儿子干活的族长刘浣都被他的故事所吸引,急切地催问道,“然后呢。”

刘阿大笑嘻嘻的说,“赵通明当然是给了钱的,只是他用一块包裹着,看起来跟他家昨晚想要拿去赎买海伯和琴童的那个包裹差不多,里面应该就是五十两银子吧,我觉得。”

当他提起这个用来装银两的包裹时,许多村民都有深刻的印象,于是纷纷问起那个包裹的细节,刘阿大一一说了,于是村民们便纷纷点头说,“就是那一个没错。”

在劳作的空隙间,村民们就确定了一个事实,便是赵安很不好惹,而且还有一个很能打的朋友,就算赵安家喝酒吃肉,也跟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没有任何关系。就像大家也觉得赵通明这个大财主,跟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没有关系一样,虽然住在一个村里,但是婚丧嫁娶都不用去走动。

这也是村民在无形中对于赵安的排斥了吧,只是他现在还并不知道。就连海伯下午去买鸡的时候,因为得到了格外尊敬的对待,他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地方,就轻而易举花五十文钱买了一公一母两只鸡。而没有听到刘松娘按照惯例的唠叨,说自己坐月子的时候都吃不上一只鸡,因为对方已经把他们家排列到了可以随便吃鸡的财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