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第十八章 建功立业后,不如谈感情

胡笙今天的心情似乎很好,原本还带着几分距离感的眉眼都柔和了下来。冯少平的脸上也挂着肉眼可见的笑容,见到赵安打招呼也自来熟的说,“你家种的水果很不错,胡兄一定喜欢。”

“喜欢就好。”赵安随口回答着,然而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胡笙的身上,他今天也穿着一身黑色的武人装束,可是无论是衣料还是手腕腰间的软皮甲都是簇新的。

看到胡笙这样子,赵安不自觉便露出一个笑容,桃花眼微微眯起来,语调轻扬的问道,“胡公子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

胡笙的眼睛中带着别样的神采,仿佛一根被压在石头下面的野草终于顶开了头顶的压力生长开了自身的新芽,他望着赵安勾起线条好看的嘴角,“今天北边传来战报,我军大胜了匈奴左部,歼敌两万俘虏四万,虽然没能乘胜追击剿灭匈奴本部,但是这场大胜也能带来几年的安定了。”即便论功行赏跟他没有关系,他也为这场大胜感到由衷的高兴。

“那可真是一件大喜事啊。”赵安睁大眼睛,脸色也跟着红润起来。能够生活在比较安定的时代,当然能够令人感到安心,何况这又是胡笙关心的问题,赵安更多的情绪也是被他所感染。

胡笙曾经将自己的来历告诉过赵安,今天刚刚见面,又说了这一件本应该保密的事情,但是赵安给他的回馈每次都是这样的直率,让他连一点后悔的情绪都来不及升起来。

冯少平作为在场的第三人,突然觉得气氛有点奇怪,明明他约着胡兄出来,就是想要好好的大醉一场,作为这一次胜利的庆祝,可是为这场大战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和幕后调控的胡笙却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到了那位丽妃娘娘的弟弟身上,这着实有点奇怪了。

为了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冯少平出言打断了胡笙和赵安之间的黏着气氛说,“我们还是先去如意楼,我让人准备了最好的梨花白,今天要不醉不归。”

赵安给如意楼送了这么长时间的草莓,这还是他第一次来这里吃饭,踩着咯吱作响的木质楼梯,上了用木板搭起来的二楼,有几个写着“清风”“微雨”“飘雪”“凉月”名字的房间,走廊里附庸风雅的放了一些兰草,挂了几张重彩金碧山水,所有的布置都符合人们印象中的那种古色古香。

酒楼这样装修自然是为了迎合客人的口味,相比于一楼接待的贩夫走卒,在常溪县能够上到如意楼二楼的人都跟<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然也是读书人,有着一定的鉴赏能力。

就比如赵安走在“清风”房间的门口,听到里面传来弹琵琶唱歌的声音,然后还听到有人在轻声的讨论这首词的意境和格律,还有歌女弹琵琶的技艺不够好之类。

这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人,把吟诗作赋当作生活的消遣,而赵家村的许多人还在稻田里除草,他们双脚泡在泥水里,一棵棵的拔掉那些野草,只为了让今年本就已经受灾过一次的秧苗能够结出更多的谷粒。

赵安把目光从包厢门口移开,看向窗外的行人,甚至没能看见一个胖子,心里瞬间就闪过了许多思绪。

“赵公子,你在想什么呢。”胡笙第一时间发现了他在走神,便出言询问道。

赵安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只是有一些感慨罢了,“没什么,只是许久没到过酒楼,心里有些惆怅,又想起了乡村里的生活,农人之艰辛。幸好现在日子还算太平,如果再乱起来,就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了。”

“没错,能够保住这太平盛世,还得多亏胡兄。”冯少平又十分没有眼色的抢在胡笙之前开口说话了。

但经过他这一打岔,赵安也不再多想,好奇道,“听冯公子的意思,北边的战事胡公子出了不少力气。”

冯少平的样子有点得意忘形,他看了一眼胡笙,见他并没有反对的意思,这才似笑非笑的说,“赵公子真想知道吗,不如求一求胡兄,让他亲自为你解惑。”

赵安其实也有这个意思,于是眼巴巴地望着胡笙,“能告诉我吗。”

“我们先入座吧。”三人已经来到了写着“萤辉”的包厢门口,胡笙率先走进去说,“等坐下来,我再慢慢跟你讲。”

紧随其后的冯少平都有一点疑惑了,他提起这件事原本只是开玩笑而已,没想到胡笙竟然真的正儿八经的要跟赵安讲解。

他倒了一杯梨花白,放在鼻尖嗅闻了一下,抿了一口,露出一个好看的笑容对赵安说,“其实这一战能够打胜,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是经过几年时间的长期布置而已。利用那些被匈奴人长期打压的杂胡做奸细内应,然后在匈奴人出兵的必经之路上提前布置下陷阱,以几倍于对方的兵力,才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有关于派遣大量兵力出动这件事,还多亏他那位大哥,一方面很相信他的计谋,另外一方面又很担心自身安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