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2)

所以赵安根本就没有理会赵通明,他转过头对围观的村民来说,“你们真的能够容许像他们这种贩卖人口,入室盗窃的人家生活在村子里吗。跟他们这种人生活在一起,时刻都要小心自己家的人会不会被他们拐去卖掉,也要担心家里的财务会不会失窃,所以我建议把他们一家人全都从村子里赶出去。”

有些人听到赵安这样的话天然就感觉到了恐惧,因为在这个时代被人排挤的人是很难生存的。有一句俗语:物离香贵,人离乡贱。就是很好的说明。

但有些受过赵通明家欺负的人又表现的很兴奋,可无论他们心里怎么想,都没有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还在观望。

但是赵通明家的人显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四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赵安,却因为他扬言要报官的威胁不敢说什么。最后还是赵通明站出来说,“你要把我们家从村子里赶走,那我们家的房子和田地怎么办,你是想要侵吞我们家的财产吗,赵家大少爷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卑鄙起来手段简直令人发指。”

赵安并不理会他的指控,只是淡淡的说,“田地和房子都可以卖掉,我可以去找冯少爷帮忙,他会给你介绍合适的买家。你们全家人拿着这笔钱去外地生活吧,让我们彼此眼不见为净。”

赵安觉得自己已经过分仁慈了,甚至显得有些软弱,无论是贩卖人口还是盗窃,赵通明家的这四个成年男丁每一个都不干净,按照律法都应该去坐牢。但是古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人们通常会对亲属之间的矛盾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安就算去报官也很难得到他想要的正义。

可是像赵通明这种从他的父亲背开始就趴在赵安家身上吸血的人,怎么可能轻易的放弃这坨肥肉,他并不打算就此认输,脑海中灵光一转,就抓住了赵安的把柄,“你这样苛待我们这些亲戚,丽妃娘娘知道吗,你如果要把我赶走的话,我就去京城找娘娘告状,看她怎么说。”

赵倾城会怎么说,赵安回忆了一下原身的记忆,找到了赵倾城评价过赵通明他们家的支言片语,发现她竟然觉得自己的父亲大义灭亲杀掉了伯父的行为很不人道,对赵通明他们家也多有同情,并且提议让父亲多给赵通明他们家买一些土地。

好像在赵倾城和赵安小的时候,赵通明的父亲每次登门拜访的时候都会给她们带很多礼物,所以赵倾城是很喜欢他这位大伯的。觉得大伯就算犯了一些错误,可是作为亲人还是应该要原谅他。

对于赵倾城有这样的奇葩想法,赵安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赵倾城这个人就很奇怪。她总是能够记得别人对她的一点小恩小惠,并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是对于那些真正帮助过她,对她有大恩大德的人她却从来不会去感激,比如她的父母,比如那个心甘情愿给他当接盘侠的表哥丈夫。

赵通明平生也只见过赵倾城两次,还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对她的性格还没有深刻的了解。赵通明扯出赵倾城来威胁赵安,原因只是因为赵安被押送回来时受到的待遇,他敏锐的发觉到赵安在京城里的贵人们心里肯定很不受待见。

赵安当然不可能在赵通明面前露怯,他抱着胳膊说,“真是笑话。你要去我亲姐面前告我,到时候他是帮你还是帮我,不是显而易见吗。”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赵通明也不愿意退缩,耿着脖子说,“总要试一试才知道。”

胡笙听到这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赵通明无论是打算去告状,还是认输搬走,他都会让胶州总兵派兵把他们一家人送到南越国去。

这时就听赵安说,“随你便吧,既然你不同意我的提议,那我就先去报官,把你儿子抓起来再说。他跑到我家里面偷东西,总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这么多双眼睛都看着呢。”

就在赵通明考虑要不要忍痛让二儿子去做几年牢的时候,突然有一匹快马从远处跑来。赵安听到哒哒哒的马蹄声,抬起头就看见冯少平骑着马从远处跑来,冯少平没有注意赵安,他第一眼看见的人是胡笙,隔老远就对胡笙说,“京城来人了。”

冯少平特意赶来,首要目的就是为了通知胡笙一声,胡笙现在的正式身份还挂靠在胶州总兵手下的兵马司,当然不能让京城来的人看见他擅离职守,否则他就真的只能上山当土匪了。

第二十一章 做生意

冯少平特地从县城赶到赵家村来,除了通知胡笙最近一段时间不要进城以外,也是要跟赵安做一笔生意。

不过这一点,他就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了。而是打马来到赵安身边之后才对他拱手道,“赵公子遇到了什么事情吗,可有冯某能帮得上忙的地方。”

赵安咧嘴一笑,指着躺在地上的赵福祥说,“冯公子来的还真巧,这人翻墙进我家想打算偷东西,结果被我家的狗给咬了,还想躺在这里打算讹我一笔,我正想报官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