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2)

赵安只教了琴童最基础的冲刺动作, 他不可能一直不现身。跟胡笙说了几句话,就要从柴垛后面走出去了,“你要帮我教一教民兵吗。”

胡笙摇头, 这才想起来说明此行的目的,“我们要分别一段时间了,我要带人去蜀州的边界拦截乱兵。”

“你不是已经叛出了朝廷的军队当山大王了吗, 怎么还要去拦截乱兵。”赵安说这话时用了打趣的语调, 因为从胡笙的只言片语中就能听出来他跟朝廷中的许多武将都有交集。只要他想, 随时可以回到军中, 因为现在的军队制度管理不太严格,许多兵丁干脆就是犯罪被判了流放的人。

赵安以为胡笙已经重新回到了军队,胡笙却说, “就算当了山大王, 我也是附近几省最厉害的一个,绿林道上都尊我做老大。”

胡笙看到了赵安担忧的目光,想到他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不仅想到要卖粮食,而且主动训练民兵, 就知道他不是经不起风浪的人,便把实情告诉了赵安, “率领苗寨反叛的首领马甸已经被杀, 当初故意增加苗寨税收的人却还活着, 而且领了兵。溃散叛军会给这几省之地带来一些乱子, 但他们溃散乡野后, 对大局其实没有影响。然而平叛的军队已经征收了五个县城的剿匪捐, 以征召民夫的名义抓了许多男丁卖去北方为奴, 又和当地豪强勾结联合, 打算哄抬粮价物价, 对剩下的人进行进一步的盘剥,从而吞并剩余的人口和土地。”

“我记得你说过,这是有人故意挑起来的兵祸,有朝廷大员觉得苗民和普通百姓抢夺资源,要杀一批人,可是现在的情况,附近百姓的遭遇也并不比苗寨的人好啊。”赵安的头皮发麻,虽然他曾经跟最可怕的畸变怪物对战,但是面对这些险恶的人心,依然感到不寒而栗。

胡笙点点头,摸了摸他的头发以做安慰,“朝廷里的人只管大局,不管百姓民生,底下办事的人只管捞钱,更不会管百姓民生。所以附近几省的绿林都害怕了,怕自己也变成一场兵祸的借口,所以请我去埋伏挑起这场兵祸的罪魁祸首。”

赵安刚才被胡笙所说的消息震住了,一时间没有考虑太多,感受到胡笙手上传来的温度之后,却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赵安迫不及待的问道,“你要杀的人,叫什么名字。”

“赵南玉。”胡笙看向突然脸色难看起来的赵安问道,“怎么了。”

因为赵安想起了《倾城泪》的一段描述,在赵倾城的第二个孩子临盆之际,原来很受宠的梅妃在她的参汤里加了活血的药物,打算让她大出血而亡,这件事情被皇帝特意派遣到赵倾城身边照顾她的嬷嬷发现了,梅妃全家都受到牵连,就连梅妃那个刚刚打了胜仗回来,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哥哥也被下了大牢,后面又查出了很多罪行。

皇帝要判梅妃的娘家尚家满门抄斩,却有朝臣出来阻止,“尚将军坐镇北疆,如果没有他,匈奴再打过来的时候怎么办。”

皇帝却非常自信的说。“不是还有刚刚在西南评判回来的赵南玉吗。”然后坚持下令,杀死了尚家满门。

文中描写这个赵南玉身高八尺,身壮如熊,又长了满脸络腮胡,为人却十分豪迈,不拘小节。刚刚进京面见皇帝的时候,就表示自己在西南剿匪平叛的时候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并把其中的九成都献给皇帝,而且非常直率的表示他要留下一成来养家糊口。“家里还有几个小子要吃饭。”赵南玉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

皇帝对于他的坦诚非常高兴,当场赐下了丰厚的奖赏。后来在一次狩猎活动中,他还救了差点被野猪伤到的赵倾城。而他也是书中少数没有跟赵倾城产生感情纠葛的男配。因为他长得实在不太好看。

但是因为几次的交集,而且他也姓赵的原因,赵倾城想到自己娘家没有人了,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大哥,皇帝也很支持这样的决定,因为他要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些可用的助力,给赵倾城一个可靠又听话的娘家。

所以这一个被描写成爽朗豪迈的人,实际上是一个为了一己私欲挑起兵祸,又从兵祸中牟利,对百姓进行盘剥,敲骨吸髓的恶魔。

赵安怎么一点儿都不觉得奇怪呢。在一本虐恋小说中总是会发生很多波折,故事才会精彩,然而当主角是皇帝和后妃,权力中心的一点波折,可能就是无数人的身家性命。

胡笙发现赵安在走神,又追问了一句,“怎么了,你认识赵南玉吗。”毕竟都姓赵,或许以前有些交际。

赵安摇头,一把抓住胡笙的手,“你能不能别去,我以前听说赵南玉的武功很厉害。似乎是得罪了人,才被困在湘西,一直不能升迁。”

赵南玉有没有得罪人,赵安其实并不知道,对于他的生平也不了解。他这样说只是为了取信胡笙而已,因为赵南玉真的很厉害,他和历修业切磋的时候能够打平手,按照《倾城泪》的描写历修业的武功在旭国是顶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