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2)
而且高原马反而还有一个别的品种马儿没有的优势,就是它们的肺活量特别强,特别适合运东西。
然而当赵安他们这边在南越国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京城却突然起了一场大乱。
第五十四章 结局
京城生乱的原因, 在胡笙看来简直十分荒诞。
就因为乞巧节,皇后娘娘照例举行宫宴时,刑部侍郎的女儿行礼出了一点小差错, 赵倾城还是像以往的任何时候一样表现的非常宽容,没有怪罪这个女孩,可是历修业得知这个消息之后, 竟然派人暗中去把那女孩杀掉了。
因为历修业觉得那个女孩对赵倾城不敬, 是出于某种嫉妒。更准确的来说, 是因为历修业觉得那个女孩故意行为出格就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 他不允许这种破坏他和赵倾城感情的人活在人世间。
任何时候,帝王给人的印象就是霸道的,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 可是自恋到历修业这种程度, 觉得天下所有的女孩内心里都应该是爱他的,还是会令胡笙感到震惊。
而他毫不犹豫的派出杀手去解决掉这个女孩的行为,也是他惯用的手段,下达命令的时候几乎不加思索。
如果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也不会造成整个京城的大动乱。可是那个女孩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爱女儿的好父亲,他不能让自己的女儿死的不明不白, 所以费尽心机去追查凶手。
这位刑部侍郎也还真有点查案的本事, 竟然真的让他通过种种蛛丝马迹, 抓住了一个暗卫, 并且通过严刑逼供拿到了皇帝下令谋杀自己女儿的证据, 于是他打算拿着这份证据去我们上击鼓鸣冤。
他知道这种堂下何人状告本官的戏码, 终究会成为一个悲剧, 他甚至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棺材, 就是想要给自己的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为此不惜以身犯险,也已经将家里其他人都遣送出了京城。
可是他的行事终归不够保密,所以提前被历修业得知了消息。然后他就得到了跟他女儿一样的下场,直接被人暗杀在了去击鼓鸣冤的路上。
而他身上发生的这件事,其实早就在朝廷各路势力的严密观测之下,当他也被人暗杀的时候,京城许多朝廷大员心中都是一凉,而各路番王们却又仿佛抓到了天大的把柄一样欣喜若狂。
本来无缘无故谋杀一个小姑娘就足够让人觉得可耻了,竟然还私自暗杀朝廷官员,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做这么糊涂的事情。
就在那位刑部侍郎被杀害的当天晚上,竟然有八路藩王,连同朝廷中最有权势的丞相和各部尚书,几位国公,一起逼宫谋反了。
因为他们都觉得如果再让这位陛下掌权下去,大家的性命就像随时被人放在铡刀下一样危险。既然已经这么危险了,那还不如干脆反了。
胡笙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方面觉得不可思议,另外一方面也能够理解这些人造反的理由。
因为历修业上位的道路,一直都充斥着暗杀的阴谋手段,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恐吓的方式来统治,然而这样的高压统治即便一时之间取得了压服众人的效果,最终的结果,还是会引起大家的反抗。
或许有人会觉得宫廷政变这种事情会经过精密的布置,会充斥着各种阳谋阴谋,但很多时候它就会显得非常草率而荒诞。
无论是否成功,历史上曾经有人宫廷政变时在宫里迷路了,有宫女愤而反抗一起杀害皇帝,有太监把皇帝关在宫殿里活活饿死,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非常荒诞,可那就是史书上描写的真实事件。
而旭国这一次发生的政变同样荒诞,冲进宫的各路诸侯和官员们抢到了玉玺。而且挟持了皇后和太子。却让武功高强的皇帝逃走了。最后临时联合起来的各路藩王和朝廷官员们又进行了一场内斗。
结局是朝廷官员们挟持三岁的太子登基,宣布改弦更张,番王们被杀掉了一半,剩下的逃出京城,打算返回自己的封地登基称皇。
当胡笙拿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翻来覆去的看了三遍,头上青筋直跳的同时,只觉得无话可说。
就算他和赵安遭遇了如此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选择也是逃到国外去,而他们那些朝廷命官和藩王们,还有皇帝,所有的人都显得极其不负责任,将整个国家当成自己争夺的工具和棋盘,将所有百姓的命运都当做了随时可以牺牲掉的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