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2 / 2)

“再不做些什么的话,我都不好意思继续住下去了,这些天总是白吃白喝的,实在太麻烦你们了,”

这些话是若惜考虑了许久的,她想了又想,还是觉的自己得做些什么,不能总这么待着,吃别人的,住别人的,

她也不是什么都不会,

她也可以靠自己,

就算是不会的,她也可以重新学,

何况秦大哥武艺那么高强,若是她能习得一二,以后也算是有力自保了,

再者……

【杨若惜:这样,也能多和秦大哥待在一起,】

不知脑补了些什么,若惜忍不住笑了,

她也想有朝一日,能和心中的大侠并肩作战,救济更多的人,

就像初遇时他救她那样!

第1662章 乱世佳人——隋唐篇

深夜,秦家,

若惜衣着整齐的坐在书桌前,手里捧着一本书,

一旁闪烁着幽幽的烛光,

万籁俱寂,

秦母屋子里的烛火早已熄灭,

漆黑的夜色,无边撩人,

进入六月后,连晚风都藏着燥意,正如如今这天下局势一般,处处是隐患,只差这最后一把火,大隋的王朝基业,就会付之一炬,毁于一旦!

去年杨玄感起兵于黎阳,后刘元进举兵响应,朱燮、管崇也举兵造反,拥兵十万,推刘元进为王,

紧接着,扶风安定等地,又出现了个向海明,自称皇帝,年号白乌,

与此同时,山东曹县,成武一带,被孟海公占领,

这还只是去年起义的一部分,今年年初,二月的唐弼,四月的张大彪,宗世模,再到这个月的郑文雅、林宝护,

天下大乱的局势可谓是越演越烈,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叔宝和罗成才会这么忙,

毕竟瓦岗众人也希望能趁势拓展自己的势力,在天下大乱之前,割据一方,届时也好有与群雄逐鹿的资本,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徐茂公等人已经决定,两个月后将发兵郑州商丘等地,最好是能控制住永济渠,

当然,这个计划至今还只有瓦岗寨内部人员知晓,若惜肯定是不知道的,她甚至都还没往这方面想,

因为现如今的瓦岗寨还只是蜷缩一方的小势力,连大隋朝廷都不以为意,

甚至即便是如今身处其中,她也只是以为这是群“绿林好汉”,是被压迫的活不下去了,才会到此聚集,

而他们做的,也都是劫富济贫,惩恶扬善,收留弱者的善事,

毕竟就连她自己也是被收留的一员,不是吗?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借着烛光,若惜沉醉于书中,

只是读着读着,心情不免又沉重了起来,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是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若惜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昔日的大秦,一扫六合,恰如曾经的大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统一全国,

烹油烈火,繁花似锦,然而短短十几载,就轰然坍塌,

秦朝和大隋,何其相似?

难道说……

【杨若惜:二世而亡!】

【杨若惜:难道大隋也要亡于二世?】

若惜心中骇然,

恍惚的目光,再次落在书本上,

当年的大秦为什么会那么快就落败?

这究竟是为什么?

她企图从书中找寻答案,然而真正的答案早已在她心中浮现,

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王朝更替,从兴到亡,先人早已写下警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仁义不施……”

“仁义…”

若惜口中呢喃着“仁义”二字,心中不禁又想起了出宫以来这一路所见的民间真实景象,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

没有人比她更清楚,那个人,其实并不像外人所说的那般昏庸无能,可要说仁政,也的确与他半点儿边都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