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1 / 2)

若惜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劝道,

李泰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还是怕死的念头占了上风,

毕竟再多的权力富贵,一旦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儿子受教了,”

“之前是儿子没有考虑妥当,还让阿娘跟着担心了,”

能听得进劝,就还有救,

若惜其实也理解李泰想要立功表现,碾压李承乾的心思,只是不能胡来,

所以她想了想,又道,

“你的心思,阿娘知道,只是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冒险,不如好好经营自己擅长的,”

“擅长的?阿娘指的是?”

“我儿在文学方面造诣极高,去年你不是上书说要主编《括地志》吗,如今进展如何?”

贞观十二年,李泰在府中司马苏的建议下,向李世民上书,要求修编《括地志》,

而对于此时的大唐来说,的确缺乏对全国地理特征和行政划分的了解,

所有李泰这一意见,算是提到李世民心坎里去了,

他自是很开心,觉得儿子体贴老父亲的辛苦,于是就大笔一挥,不但批准了李泰的上书,给钱,给人,给地方,方便他编书,

还特地下令,许李泰在魏王府开设文学馆,可自行招揽天下饱学之士,

这意味着什么?

相信不说大家也都清楚,李承乾可不就因此危机感更重,

不过现在在若惜看来,这样的偏爱仿佛也蒙蔽了李泰的双眼,让他自持过高了,

她可真担心这只是李世民的阴谋算计,想借青雀激励太子,给太子压力,

或许,也有疼爱,可随着儿子们一天天长大,她就不信他心里没有半点儿其他想法,

心思只在一念间,而对于接下来李泰的回答,若惜丝毫不觉得意外,

“儿子一直都有让人在准备,搜集史料,”

“……不能只是吩咐下去,你也要亲自去做,若只是交代下去,最后再署你的名,你觉得合适吗?你觉得别人会不知道吗?”

“阿娘是说父皇会知道?难道他一直都有关注着我府中之事?”

“……你觉得呢?”

若惜深吸了口气,觉得有必要让儿子看清楚一件事,

“青雀,你要时刻记得一件事,你的父亲,不同于寻常人家,他先是君,后才是疼你的阿耶,”

第1847章 乱世佳人——隋唐篇(会员加更)

母子二人一番谈话过后,李泰的确收敛了不少,

更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夸赞,

朝臣见此,竟真起了动摇之心,转而投靠魏王,

李承乾被刺激的更加癫狂,

连早朝都不愿去了,直接告以病假,

明面上说是犯了腿疾,实则是关上门在东宫里和男宠厮混,

新得的称心,真真是令他称心,

李世民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内心失望不已,

但他还是不曾动过废太子的念头,

且不说观音婢临死前的叮嘱,让他好好照顾他们的几个孩子,

只说如今朝堂的局势,就不允许他轻易废太子,

其实李世民也看的出来,长孙无忌已经彻底偏向了关陇那边,

那些人,就是想将自己的利益,继续延伸到下一代国君身上,

所以长孙无忌身后的关陇贵族们不允许太子之位另属他人,只能是李承乾,又或者……是李治的,

高明近几年荒唐,而他看重青雀,并摆到明面上来,也是另一种意义上,和关陇集团的抗衡,

李世民想,反正他是绝对不可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他们把持皇权继承人的,而他们肯定也不会让他改立青雀或是他人为太子,既如此,那就只能先这么僵持着,继续让高明坐在太子之位上,

一方面是拖延时间,继续博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心里的那点儿愧疚,

长孙无垢也算是用自己的死,放大了李世民心里的愧疚,用以保护自己的孩子和家族,

孩子李世民自然会疼爱,至于家族……

现如今的李世民是肯定不会轻易动长孙无忌等人的,但以后就不一定了,

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李世民想,就算是他做不到,他的儿子孙子,将来也一定能做到,

……

……

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着,前朝风起云涌,

而李世民进后宫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本就是僧多肉少,如今更是要抢破头的争宠,

有子嗣的妃嫔有些选择躺平,有些还在和年轻的才人们争着侍寝,

其中以武媚娘最为积极,

可是她越积极,反而越不受宠,

她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这一日,她好不容易贿赂了御前的一名内侍,让对方帮忙在皇上面前提一提她的名字,

结果正好赶上皇上心情不好,所以内侍就没提,

对方收了钱,却不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