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 / 2)

('<!--<center>AD4</center>-->报喜:至少现在这样,那两个家伙也不敢再明目张胆的再次来犯,万一再来一次……他便拉上了罗立强每次都去接于子纯,三人总往热闹的地方走,让人找不到下手的时机。

对此,于子纯不置可否,他嘴上没说什么,暗地里却加快了自己的行动,将记忆中孙瀚海胡乱用药导致重大伤害的几户病人找到,并且给他们提供了诉苦的机会。

孙瀚海身为孙家的后人,又要争继承人那位置,自小自然是要求严格,还没会千字文就要会《千金方》,不仅是背诵方子长大,而且还要熟识药理,会根据患者状况灵活删减药方。

为了打响名气,医治病人似乎成了惯例。而且他们是中医,医治病人的时候多走的是望闻问切的老路,若是资历深的,号脉都是必备技能,仅能少量借助西医的手段。

偏偏生在中医世家,也并不都是天生的大夫,也有无论怎样教就是不通的顽石。当时孙瀚海为了取信于于子纯自然是要付出些真心,他当时讲的就是小时候的事。

于子纯什么能力都不强,但有一点很是出类拔萃,他善于归纳。孙瀚海讲的东西多而杂,他偏偏全都记住了,不仅记住了还分析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孙瀚海其实并没有学医的天赋。

不要误会,于子纯并不是恶意揣测,而是确有证据:孙瀚海从小方子只会死记硬背,“望”之一字总是错得多对得少,若不是勤加练习再加上亲母为他找的小灶,为此还特地培养出来了说得很慢察言观色一旦发现不对劲就改的习惯,只怕给长辈留下的就不是留下一个稳扎稳打不会冒进的形象,而是根本没有学医天赋的未来庸医了。

所以说奋斗得好不如生的好。

即便如此,孙瀚海在后来外出独立行医的时候,还是因为碍于名声面子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接诊了几例容易判断错的病例,更是在对方家属找上门来的时候拿钱打发,做出了一个全都治愈的假象。

这也难怪苏长渊看不上他。

若是真有本事,那他真是一个值得拉拢的人,若是仅仅是依靠背后的团队,不是投了个好胎连基本的驭下手段都要回炉重造,还真不怪别人看不上。更何况苏长渊根本不挑怂货。

可以说,孙瀚海最后的成功,一半是因为他有个好妈,帮他斗帮他铺平了道路,另一半就是他的忠犬形象终于感动了苏长渊,让苏长渊将他收入囊中,帮他驭下。

孙家与其说是孙瀚海在主持,不如说是苏长渊在决策。

所以,在好妈妈忙着和叔伯斗,好情人忙着和旧情人叙旧的情况下,于子纯还真的算是一抓一个准,在医道大会第一天的时候混进去给孙瀚海的仆人下点退脚软的药,让孙瀚海的帮手一个个消失不见,他果然在诊断的时候因为信心不定而出错受所有人的嘲笑。

第一天用的手段,第二天再用就傻了,孙瀚海在某些方面也不算太蠢,自然意识到他遭到了别人的算计;所以在他严防死守让随从自带干粮水的时候,于子纯完全是当笑话在看。

自此第二天无事。

第二天既然没事,大家也都当孙瀚海是判断失误,调侃几句也就算了,于子纯却并不止出了这一招。他看着孙瀚海继续召集,心里面偷着乐——这一次他并没有给孙瀚海一方下什么手,而是对孙瀚海的对手下手。

于子纯清楚的记得,孙瀚海因为学艺不精,被母亲勒令着不能和高人比……连安排都安排好了,除了第一年为惊人找了一位做铺垫供他上位以外,后面每次找的位置都是指导新人。

与其说是指导新人,不如说是凌虐新人,孙瀚海所用的药是孙家自己传统炮制的,一些药方中加的有所出入的东西也都是孙家秘方。以这样的东西做出的成药,即使是闭着眼睛都是好的,何况他还技术熟练。

因此每一次,他都赢得很漂亮。

所以说真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在这样的场合,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