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1 / 2)

('<!--<center>AD4</center>-->现在,居然白捡了这个便宜……

抬起头,胤禩眯起眼睛,笑盈盈地看向康熙,缓缓道:“胤禩‘叹’服。”

叹!服!

康熙顿步,被一个“叹”字噎地浑身一抖,只觉遍体火辣辣地疼。

咬牙,康熙连忙将抚we_i将领的说辞道尽,而后蓦地转身,匆匆离去。

回到营地,康熙立即命人拉帐紧闭。

现在,仅余康熙、胤禩二人而已。

父子对视,相顾无言。

风声猎猎,即使在帐内也能感受呼啸之回荡。

战场,将近。

战局,未定!

康熙深吸口气,才看向胤禩,肃然道:“中军即将深入敌域,在此之前,胤禩,有些事情必须道明白!”

“皇阿玛,”胤禩轻声道,脸上一贯的笑容竟已消失不见,沉然、静穆:“胤禩还记得,十年前,喀尔喀战败的记载……”

“马死垂尽,军士步行,饥不可忍,渴更难堪。行者多死,无木为棺,无柴焚化,以马粪煨,令半枯,折其骨,裹而归之……”

少年略带沙哑的声音,使康熙蓦地一愣。

“皇阿玛是中军的主心骨,”胤禩抬起头,大胆地直视康熙:“所以皇阿玛不可以彷徨、不可以迷茫、不可以神伤,不能流露出丝毫的软弱。这场仗,大清决不能输!”

大局、私事。

重大局、轻私事。

康熙意图筹谋大局,胤禩甘愿弃去私事。

父子所愿,一致。仅此而已。

康熙喉头一紧,心里却是陡然一松:“你能如是想,甚好!”

“胤禩自然一如前世,尽心尽力助皇阿玛理军事、理人事,”胤禩突兀地叹息,再道:“可是那《大学衍义》……”

康熙默然。

这人……倒是会找时间提要求……

一步入座,康熙避开胤禩的眼神,淡淡道:“罢了。”

大军继续北上,入归绥之境。

康熙夜宿小召,风万里,云y_u压。康熙顿觉豪情万丈,前世凯旋而归,留下自己的甲胄、弓箭、腰刀,为席力图召赐名“延寿寺”,意愿永世长存。

摩挲腰际之刀,康熙朗声而笑。大好江山、朗朗乾坤,怎能不志高情长?

再一看……

是胤禩清冷的目光。

胤禩意味深长地看向架上之甲胄。

康熙轻哼一声,放下腰刀,命人再点一灯,彻夜考量军务。

足足耗费了五十三天,中路大军、三万余兵马长途跋涉,终入科图,进逼贼境。

现下,东路军尚未至。

西路军奏言,贼y_u尽焚草地,突至暴雨,贼未成。

然,西路军亦受阻于雨,兵马粮运迂道难行。师行七十余日,士马馁困,乞上缓军以待。

康熙遥看茫茫天地,感慨万千。

比前世提前了一整年,所遇境况竟与前世相差无几……

康熙凝神,继而怒斥力请退兵的大臣,若中军退,将至西路军于何种困境?!于众将前鼓舞士气后,康熙便率军急渡克鲁伦河,指示方略。

亲清的策妄阿拉布坦,暗地里派与清相交之使者长年隐藏于克鲁伦河西境。

此战,策妄阿拉布坦控制后方基地伊犁地区,断噶尔丹退路,乃是斩草除根的关键!

前世晚一年,与策妄阿拉布坦已在长年的磨合中达成共识。

而今世,却必须派大清使者前往,与策妄阿拉布坦使者商谈,慎重抉择考量!

眼前,大臣们已为前方战略争论不休,这后方派遣的使者……康熙凝视思忖。

“皇阿玛。”

康熙陡然一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