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2 / 2)
父子相顾无言。
康熙在等,等那孩子独自揣度。
作为前世的加害者,康熙不知道自己曾将那孩子伤到了怎样的地步。但康熙清楚,那样的痛,必定极重极重。
重……重到这个原本意气风发、心怀天下的人,亲手断绝了那份骨子里的血xi_ng。
两辈子相处磨合,子嗣众多的帝王与非嫡非长的儿子,不相亲不相近,更谈不上了解相知。
但这些
', '')('<!--<center>AD4</center>-->日子,康熙居然发觉自己慢慢地……开始理解、开始懂那孩子。
发现了他淡然外表下的踌躇,察觉到他平静神色里的忧伤,以及,看穿那狠厉嚣张行为里的……哀痛。
是今生,看得太仔细?
还是前世,相处地太匆匆、了解地太浅薄?
康熙一瞬失神,随即恢复,看着胤禩,一字一顿:“莫让王公大臣,苦候。”
胤禩垂下双眸,再睁开眼,骤然笑了。
那人可曾改变?自己可否畅意?
罢罢罢!
何必思虑这些个有的没的劳什子?
上辈子、这辈子,父子相恨、兄弟相残也罢!
唯独……不可以对不起自己这颗心!
再见胤禩一动不动,康熙轻咳,严肃道:“诸臣已等候良久,还不快过来扶你阿玛。”
胤禩拧眉,眯起双眼。
康熙默然,不露声色。
任xi_ng的父,肆意的子。
执拗的父,倔强的子。
终是胤禩缓缓走近康熙。
胤禩最终的妥协究竟,是因为意气峥嵘心忧战事?还是惧于帝王威势隐忍内敛,亦或心境淡然无可无不可?
康熙不知道,康熙只知……
当两只手相互交叠之时,才能感受到彼此的温度。
当晚,皇帝指示战略,皇八子解说其因果,诸臣共商大计。
胤禩所言俄罗斯军容严整、火器精湛之词,遭到内大臣质疑。康熙力排众议,将战略拟定在俄罗斯兵强马壮的前提之下。
好一番唇枪舌剑。
大帐灯火彻夜未熄。
第二日,康熙下旨传谕当地藩王头人——
厄鲁特噶尔丹逆天肆虐、恃强陵弱、掳掠多国,实乃万邦之敌。若各藩王头人协助大清击杀,则必有后报;若匿藏帮助噶尔丹,则被我大清同视为仇敌!
胤禩此次伤了元气,x_io_ng胁胀闷时有串痛,康熙本不忍其劳累。但见胤禩一再坚持,康熙略一思考,便派遣胤禩接待前来投诚纳贡的藩王。
we_i之以天朝圣恩,胁之以大清隆威。
如此任务,虽清闲轻松,却没有人比长袖善舞之皇八子,更适合。
康熙布置大军行动,将中军大权交由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简亲王雅布,并命三亲王协同管理中军军务。
竭力完成全面部署后,康熙终于愈感不适,一病不起。
昏沉病里,卸下了主帅重担,除去了帝王威严,康熙思绪万千。
“固本培元、尊法敬天,能守得了民,安得了国。但……能防得住他国之崛起吗?!”
那是胤禩私下对康熙的低语。
一句,胤禩仅一句,而后再不言语。
但这唯一的一句,却在康熙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不断地重复回荡。
“敬天、法祖,勤政、爱民。”
此乃孝庄太皇太后之教导,更是康熙一生尊奉之信条。现在竟被自己的儿子如此无情地批驳。尤其……康熙居然……在内心最深处隐隐地相信那孩子。
因为,那是胤禩在敌境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道出的唯一感悟。
上辈子,中原平定之际,搁置火器、流放戴梓、严禁兵书、死守祖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