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2 / 2)

忻州之于太原两百余公里,如此一来又要浪费数日之久。

雍正与侍卫日夜兼程,纵使着急,到达五台山也已是六日之后。

五台山在前,满目黄土,地旱树稀,台顶雄旷,层峦叠嶂,无愧毓秀灵山的美称。

连日赶路的疲惫在这一刻悄然消逝,雍正长吁一声,眸子立时锐利起来。

若真的发生了什么事……

温保,纵然上辈子侥幸留得一命,这辈子……必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五台山寺院众多,雍正料温保为人好奢,行

', '')('<!--<center>AD4</center>-->事兴师动众,故而首先前往五台山最大的寺庙——显通寺,果不其然,刚到台怀镇北,便已见到温保手下抚标。

雍正揉着眉角,赶路数日心急如焚,临到五台,知道胤禩就在那观音殿里,却变得忐忑不安,行路越发缓慢……若是……

雍正暗自讥诮。

活了数十年,盼了数十年,熬了数十年,想得越多,念得越多,竟是越发优柔寡断起来。

随黄衣僧进寺,至南殿厢房之前。

手伸于半空,兀的顿住,雍正长吁一声,狠狠甩开门扉。

茶香四溢,层层叠叠。

只见温保之前的那人坐于木椅之上,双手捧茶,扬眉瞬目之间,茶禅一味,如石蕴玉,如水含珠。放下茶具,那人回首,莞尔:“四哥。”

一方闲然自得,一方风尘仆仆。

见他腕上并无佛珠,雍正心里的那挠心的燥热瞬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莫名的怒气。

再不理之,雍正猛地转身,甩袖而出。

随僧众入其厢房,雍正喝退温保派来属下,独自一人坐于软榻之上,甫一闭眼,疲困就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雍正命人奉上浓茶,一口而尽,思忖片刻,才沉声道:“把那高明给爷带过来。”

高明很快便到,匍匐在地不敢抬头。雍正不言不语,旁观高明冷汗涔涔,继而缓缓开口:“此次山西之行,多罗贝勒是否有遇风波?”

“八爷……不曾……”

雍正见高明支吾,也不呵斥,仅仅径自把玩起桌上禅卷,待到高明说完,才冷声道:“高明,你可想仔细了。”

高明一惊,沉默须臾,突然伏地叩首,嗓音沙哑:“来山西途中,八爷不知为何频感不适,刚入山西忻州境内,竟遇暴民扰事,奴才等与八爷走散,只能求助于忻州府……”

雍正面无表情,看不见丝毫情绪,指尖轻点桌面,雍正再道:“继续。”

“有知府大人派人搜寻,终于在两日后找到八爷,所幸八爷并未受伤,只是甚感疲恹,便打算在五台山住上几日。后来山西巡抚大人也到了五台山……”高明一咬牙,终是继续:“巡抚大人与八爷密谈良久,随后,八爷便下令奴才们不得提起遇劫之事,就当这事从没发生过,违者决不饶恕!”

长吁一声,雍正屏退众人,径自卧铺。

不过数十日,祸事竟是接踵而至,纷纷扰扰,如一团乱麻。

雍正直觉,这其中,必是隐藏了说不得道不清的秘密……是吉是凶,还未可知。

次日清晨,雍正早早去寻胤禩,却发现那山西巡抚如影随形、寸步不离,被缠住数日的那人也仅仅是苦笑,继而轻轻摇头示意。

雍正了然,官场客套之后,便领随从下了五台山。

山西众庶之遭遇,蒲州百姓之民意,保举官员之贿赂,三者任其一,搜得证据便可定温保之罪!

一路赶程,快马加驰,北风打在脸上,如针刺,如刀割。

临到忻州知府处,人马已疲,雍正全员停下,入茶楼歇息。

残云渐暗,乌云疾飞,雷声滚滚煞是震耳,不消片刻,竟是下起了暴雨。

雨来得突然,茶楼原本狭小,顷刻之间便被躲雨人挤满。

民庶喧嚣,楼外雷声水声此起彼伏,雍正虽严于礼教,却不想在外有所讲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