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大化学家李爱国,兰州石化投产,红(1 / 2)

“这跟小美家博格化工的技术很像,细节却有很大不同。

比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在50c热水中溶解至2%浓度,博格化工的文章中的数据是80c。”

“还有种子乳液中加入苯乙烯与丙烯腈的比例也不同。”

“我计算过了,爱国这份材料的数据是准确的。”

“看来是博格化工公布出来的资料有误,难怪理论分析无法通过。”

“我感觉博格化工是故意的,搞出错误数据,把咱们往歪路上带。”

化工部的几个总工跟刘教授一样,对乳液接枝掺合法有着深入的研究,仔细分析了材料后,得出了结论。

其实博格化工的做法再常见不过了。

除了保密关键技术外,依靠先行者的优势编造数据给后来人埋坑,以便于保持领先优势,这是后世很多大公司的基本操作了。

他们的做得很巧妙,技术原理没有任何问题,只在关键数据上动手脚。

要是不小心,就会被带进沟里面,咱们之前没少吃亏。

几个总工合计了片刻,缓了好一会,才平复下心情。

他们回过神来,向梁领导做了汇报:“从纸面上的数据和工艺细节来看,乳液接枝掺合法在理论上没有问题,不过是否确实可行,还要经过实验室的实践验证。”

梁领导点头:“那好办,走,爱国同志,我们去你的实验室,眼见为实。”

这种风风火火的工作作风在这个年代很常见,但凡看到一点希望,那就恨不得马上能大干特干。

气象站筹备处的实验室属于军工序列,不可能对外开放,梁领导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稍稍有些吃惊。

不过很快就释然了。

“国内能够搞出乳液接枝掺合法的实验室不多,也只有那些机密实验室才有可能了。”

李爱国不知道梁领导竟然把乳液接枝掺合法的来历脑补出来了。

“如果仅仅是进行验证的话,倒不需要那么麻烦,只需要一口三口反应釜、离心机、真空干燥箱就能进行简单的合成。”

化工部最不缺的就是实验室。

梁领导让秘书打了一通电话,很快京城化工所腾出了一间实验室。

实验室正在筹备所需要的器材和材料,预计需要半天时间。

等待的时间,李爱国跟刘教授和一帮子总工们优化了实验流程,确定了检验纯度的方法。

等来到实验室,已经过了晚饭时间,梁领导和总工们拒绝了化工所先吃饭的邀请,直奔实验室。

化工所的领导只好让食堂将饭菜保温,等待实验结束。

实验由刘教授带着几个总工穿上全套的防护面罩,进行操作。

李爱国和梁领导守在外面,隔着窗子,目不转睛的盯着整个实验过程,梁领导时不时还问几个问题,李爱国一一作答。

随着试验进度,刘教授几人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反应中肉眼观察到的化学反应现象跟预期的一样。

等刘教授用5%氯化镁溶液凝聚、离心分离出abs颗粒,总工们知道到这次稳了。

“最后一步了,大家伙打起精神了。”总工们小心翼翼的操作干燥后干燥后的接枝颗粒与san树脂按比例进行机械混合。

最后,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造粒。

“成了?”

“成了!”

“先别着急,咱们还需要测试强度,拿甲苯过来。”

伴随着甲苯的加入,刘教授目不转睛的盯着仪器上的反应数值。

当看到特征峰强度发生剧烈变化,刘教授欢呼了起来。

那些总工们更是欢呼了起来。

梁领导开口定了调子:“爱国同志,老刘!好!你们这次是立了大功了,现在实验上没有问题,下一步就是大规模生产了,工程塑料可是个好东西,航空航天化工建材等等行业,都有大用处。”

“诶,老刘,你怎么哭了?”

刘教授的眼泪已经掉下来了,是真下来了,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酸胀的眼睛。

“让大家伙见笑了,你们不知道,我们盼着这东西多长时间了。”

“我们兰州石化的工程塑料已经进行不短时间了。”

“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厂的总工们日以继夜的工作,吃住都在实验室里面,有几个还闹了家庭矛盾。”

“无论我们怎么研究那些论文,如何反复进行实验,接枝率都无法提升,不到百分之十,压根无法达到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最大的难处还是san树脂悬浮聚合,成本低、易规模化,我们明明知道这是个好东西,同样的材料,可以造出至少五倍的工程塑料,纯度还高。”

“有了san树脂悬浮聚合,哪怕是不用提高节支率,采用最保守的工艺,也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可是,我们没有啊。”

“爱国同志的乳液接枝掺合法,比博格化工的技术好太多了。

大家都是搞化工的,我在这里向领导、向同志们保证,有了乳液接枝掺合法,我们兰州石化有把握今年完成投产,产量来年翻一番,绝对不会辜负这么好的东西!”

大家其实都能理解这种感受,甚至是有亲身感受。

大家伙不怕苦不怕累,干工作可以豁出性命,但是没有技术只能抓瞎。

这就像空有满腔热情,没有用武之地一样。

听到刘教授的发言,大家伙没有忍住,立刻鼓起掌。

待掌声停下后,梁领导关心起另外一个问题:“爱国,乳液接枝掺合法的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这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一块,必须要严抓。”

说到保密,李爱国可就不困了:“领导放心,技术本身就是在军工实验室内诞生的,保密工作一直狠抓,具体的细节和数据只有我,刘教授,还有在坐的总工们掌握。

后面我还会联系气象站那边,派人前往兰州石化,严抓保密。”

刘教授也点头:“我们就知道细节和数据,完整的大规模生产工艺只有爱国同志一人掌握。”

梁领导满意的点点头:“嗯,不错,不愧是保密单位出来的同志,看来你的工作抓得很扎实,这个东西的生产工作就由老刘来负责吧,爱国同志担任顾问,负责工艺。”

听到这个,刘教授和那些总工们都没有反对,毕竟化工产品实验成功和大规模生产成功是两个概念。

目前只有李爱国掌握了全套的技术。

李爱国知道这是领导加担子了,挺起腰杆子说道:“领导,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好刘总工的工作。

大规模生产的工艺,兰州石化那边的设备稍稍有些欠缺,可能需要支援一大批聚丁二烯胶乳合成釜,最好是带温度和压力控制系统过的。

还有接枝反应釜、脱挥塔、双螺杆挤出机,也是必要的设备。

毕竟没有设备,大规模生产只能是空谈。”

李爱国其实还想要蒸馏塔,只是考虑到目前的技术水平,决定等合适的时机再提出来。

刘教授听着就很舒服,这爱国刚上任,就知道往自己家里面哗啦东西了,小伙子,不错不错。

梁领导盘算了一下:“设备的事情你们不用担心了,工程塑料是国内的重点项目,既然已经搞出来了,那就得优先大规模生产,咱们就算是日子过得再穷,也不能穷了生产,大家伙努力,为咱们化工人争口气。”

大家伙再次热烈鼓掌,一张张笑脸在昏黄的灯光下,激动得发红。

兴奋过后,李爱国才感觉到饿,抬起手腕看了看,已经将近凌晨了。

那些总工们,包括梁领导也揉起了肚子。

“大家伙还没东西吧,我让食堂把饭菜送过来。”化工所的领导看到这情况,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

“今天是个好日子,只是这大半夜的,也没啥好东西了,老周,你安排两瓶酒过来。”梁领导发话了。

化工所领导笑着应下,安排人通知了食堂,他自己则回到宿舍里,拎了两瓶酒过来。

饭菜很简单,只是盒饭(铝饭盒装的饭菜),不过还热乎着,大家伙都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饭,大家伙热情高涨,谁也舍不得去睡觉,聚在一起边喝酒,边聊天。

刘教授和李爱国聊的很多。

毕竟两人以后要配合工作,而且这项工艺也是李爱国主持研究出来的,这让刘教授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几分。

李爱国一直对化工感兴趣,从火柴、煤油、的确良到火箭燃料、大蘑菇引爆,都离不开这玩意。

现在遇到了老前辈,也虚心请教了不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的化工技术水平。

刘教授确实对李爱国更满意了,趁着敬酒的空档,走到梁领导旁边小声说道:“领导。我们兰州石化很缺人啊,像爱国这样的人才,那可是很难得啊,足以称得上大化学家了,要不”

话没说完,就被梁领导笑着一口拒绝了:“老师,打住。爱国同志可是校长的心头肉,你要把人弄走了,校长估计得急眼。”

刘教授也只能作罢。

工作餐在欢声笑语中结束,梁领导在离开的时候,走到车边上,又停住了脚步,对刘教授说道:“部里面近期打算开会讨论审核项目的事儿,你和爱国把材料准备好了。”

刘教授激动的点点头,领导上了吉普车,离开了。

刘教授回到部委招待所,顾不得已经是凌晨了,拨通了厂里面的电话,将兰州石化即将上马工程塑料项目的事儿汇报给了厂领导。

厂领导特别兴奋,表示将会派遣工作组前往京城配合筹备工作,让刘教授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

第二天是周末,李爱国本来打算带着陈雪茹一块去公园划船,却被刘教授拉到了办公室内。

“爱国,我们厂里的工作组已经出发了,咱们得把前期准备好,这项目过审的事儿,可不能大意了。”

李爱国清楚刘教授的担心。

一个项目能不能最终落地,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数百万的投资,还关系到国内化工的发展方向,化工部对此慎之又慎。

在后世,一个项目的审批可能需要数年之久,这确实有些浪费时间了,但也没办法。

毕竟谁也不敢打包票,上马的项目会不会出问题。

“项目的前景也没问题,关键问题还在于项目的可行性,上级领导也最看重这个。”李爱国开口说道。

“你说得有道理。”刘教授点头赞同。

这年月其实有很多优秀的项目,关键是依照现在的水平造不出来,或者是成本太高了。

随后几天时间里,李爱国配合刘教授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的生产工艺。

兰州石化的工作小组赶到京城后,也加入了这项工作中。

工作进展得很快,一个星期后,刘教授带着全套的生产工艺前往部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