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李爱国搞集中采购,各方筹划,防冻(1 / 2)
三大爷的喊声打破了大院的平静。
这年月没啥娱乐项目,天气还冷,大家伙吃完饭后已经洗吧洗吧休息了。
有孩子的打孩子,没孩子的赶紧造孩子。
听到喊声,大家伙都感到很疑惑。
以往开大会总会提前通知,还是第一次遇到紧急开会的情况。
“啥指示?”许大茂也顾不得躲人了,从屋里探出脑袋。
“可能是发生啥案子,要严查迪特。”南易带着梁拉娣从家里出来。
听到这个,许大茂也紧张了,他喊上刘岚和几个孩子,朝着中院走去。
李爱国来到中院的时候,院子里已经围了不少人,大家伙凑在一块小声嘀咕出啥事了。
三位管事大爷很少见的聚齐,也很少见的没有坐在四方桌前。
等看到人到得差不多了,易中海先做了开场白:“这大晚上的,把大家伙喊起来,是因为街道办发布了紧急通知,具体情况由刘海中给大家伙讲讲。”
刘海中有些郁闷了,是他接到的通知,结果内易中海抢先发言。
只是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刘海中挺起胸膛,大声说道:“天气部门预测最近可能有倒春寒,天气将会突然转凉,上级指示我们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筹备过冬物资,打赢这场硬仗。”
此话一出,大院里的住户们都被惊住了。
“倒春寒的天气咱们又不是没遇见过,不就是冷两天嘛。”
“是啊,冬天咱们都扛过来了,别说现在是春天了。”
易中海看到这情况心中有些得意。
刘海中的威望还是太低了,压根无法说服大院里的住户重视起来。
只是易中海倒不打算出面,这次刘海中办砸了吃了瘪,街道办才会重新重视他这个一大爷。
刘海中也意识到了这点,拍了拍手。
等住户们都安静下来后,严肃的说道:“这是上级的指示,你们一个个的都不当回事儿,是不是要对抗上级啊!”
要说这刘海中现在在工厂干工作还行,管理水平却没有一点长进。
他忘记了一句话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那些住户们嘴上答应着,心中却不以为然。
贾东旭还在旁边阴阳怪气:“放心吧,二大爷,我们家一定会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明天去城外买七八千斤煤,再把火炕烧起来,还得给媳妇儿孩子做几身衣服。
只是这钱、这煤票、这布票,二大爷,你可得给我家报销喽。”
贾东旭的话顿时引来一阵轰笑声。
准备过冬物资既耗时间又费钱,你一张嘴吧嗒两下,可苦了他们这些住户了。
“贾东旭你.”刘海中憋得脸色涨红,拿手指点点贾东旭。
易中海此时走上前,瞪着贾东旭说道:“东旭,二大爷是管事大爷,传达的又是上级的指示,你干什么呢!赶紧给二大爷道歉。”
贾东旭眼睛一转,冲着刘海中鞠躬:“二大爷,对不起,我思想落后,以后你可得好好教育我,批评我,最好是把我批评得体无完肤,触及到我的灵魂。
对了,用语言批评就行,千万别拿你家的皮带,我害怕。”
这番冷嘲热讽,差点让刘海中背过气去。
他也看明白了,易中海和贾东旭两人是联手给他添堵。
没办法.刘海中下意识的看向人群中,找到了李爱国。
“爱国,你是巡逻队的队长,说两句。”
李爱国倒也没推辞,直接走到人群中间:“刚才二大爷已经传达了上级指示,我就不重复了。明天我打算到郊区煤厂买煤。咱们合伙买,损耗小一点,有哪家需要的话,可以凑一块。”
听到这个,当时就有几个住户举了手。
张钢柱、后院的老张家、老王家.都表示明天一块去。
“我打算请段里面的建筑队来修缮房屋,糊上新的窗户纸,火炕用了一冬天了,也得修葺盘好。”
“还有火圈儿,废品站那边收了一大批破烂搪瓷盆子,谁要的话可以到我这里报名,我跟王大奎谈谈价格。”
“算我一个,爱国哥。”张钢柱率先举起了手。
三大爷也举了手:“爱国,我家要修房子。”
今年阎解成要结婚了,他家的旧屋子也该修缮了,正好借着这次机会。
有了李爱国的关系,说不定能便宜一点。
随后,几个住户也报了名,气氛迅速高涨起来。
现场的形势瞬间逆转,那些大院的住户本来对倒春寒不在意,现在也不由得重视了起来,踊跃报名参加。
许大茂看到这一幕,摸了摸下巴,品出味了:“这事儿不对啊,二大爷讲完,刚才大家伙还不在意倒春寒,怎么李爱国随便说两句,大家伙就这么积极了。”
刘岚斜他一眼:“你啊,还没看出来,二大爷只会空谈,爱国兄弟人家才是办实事儿的,人家以身作则亲自带头干,群众能不支持,不重视吗?”
“我看还是跟爱国兄弟的威望有些关系,换成别人的话,肯定没这效果。”许大茂虽没成功转正,却已经把自己当做领导了。
刘岚看他站在那里瞎琢磨,跺脚道:“你赶紧去报名啊,要不然明天你自己从煤厂里扛煤吧。”
“对对对”许大茂反应过来,举着手挤进人群中:“爱国兄弟,还有我,我家再要一台炙炉儿。”
几乎大院里所有人都报了名,人数太多,李爱国喊来陈雪茹负责登记。
各家的情况不同,所需的物资也不一样。
李爱国只负责采购最基础的物资,像许大茂家需要的炙炉儿,被排除在外。
秦淮茹现在大着肚子,一直站在远处听着,现在看到这情况,忍不住走上前拉了拉贾东旭的胳膊。
“东旭,我看李爱国挺上心,这次倒春寒说不定很严重,要不,咱们家也置办点煤炭啥的?”
“李爱国是我爹啊,他说啥就是啥?”贾东旭闷哼一声,摆手:“不办,我就不信了,这春天还能下雪不成。”
他没有注意到,易中海悄悄的喊来一大妈,让一大妈报几百斤煤炭,还额外要了一个小地炉。
小地炉是李爱国刚想出来的小玩意,下面带轱辘,白天放在屋子里取暖,晚上能推进炕的炉道里。
很方便,也很省煤炭。
“煤炭再加六百斤,聋老太太那边也需要,还有小地炉多买一个。”
一大妈感到惊讶:“老易,刚才你不是给几个住户嘀咕,倒春寒没什么可怕的吗,让他们别担心,还让贾东旭四处散播消息。”
“你知道什么,我要是不这么说,刚才刘海中不就得手了嘛。”
易中海挺起胸膛,一脸理所当然。
“你还真当我傻啊。能让街道办,让上级重视的事情,能是小事儿吗?”
一大妈:“.”
易中海能够成为一大爷肯定不是傻子,只是单纯的坏罢了。
在原著中就能看得出来,要是他真为了傻柱好,也不会把猪八戒他二姨介绍给傻柱了。
刘成的女儿刘玉华确实身强体壮,能跟男人一样挑担子。
但是,强壮挑担子是农村挣工分的标准,城里的标准真的不一样,很注重颜值。
傻柱又特别爱攀比。
介绍几次不成后,就没有媒人再给傻柱介绍了,只能当光杆子,以后帮他养老。
易中海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把别人当成傻子的高手。
一场大会变成了物资筹备会,晚上回到家后,李爱国把清单誊写出来,打算明天采购。
陈雪茹从屋里面拿出几块黑布:“爱国,家里有点,干脆趁着这个点,给两个孩子做身衣,咋样?”
“好啊。”李爱国赞同,今年要是遭了灾,产量肯定也得减,到了年底说不定就买不到了,还不如早点做。
提起做衣服,陈雪茹也来了精神,掰着手指头盘算:“红升的靴破的像样子了,小明微长得快,脚指头怼到鞋帮子,正好刘大娘前阵子送来了一大块袼褙,要不,再做两双鞋子。”
“好啊,好啊。”李爱国现在还真没把这点东西放在心上。
陈雪茹跟大部分妇女同志一样,特别喜欢做这种活儿。
这跟家庭地位没关系,只是单纯看着家人穿上自己做的衣服、鞋子,拥有满满的成就感。
陈雪茹也顾不得睡觉了,当天晚上就忙活了起来。
做鞋子很麻烦,先用麻锤子将一缕缕的麻打结成细麻绳。
然后按大人小孩的鞋样儿用袼褙剪成鞋帮和鞋底的形状,鞋底用布包好边后用麻绳-针针纳好.
陈雪茹斜靠在床头,借着昏黄的灯光,一针一线的忙碌起来。
李爱国看得困了,先睡了。
第二天是周末,李爱国吃了早饭,先是到前门机务段工作室见了张文典。
张文典联系了京城石化,那边已经开始生产防冻剂了,第一批防冻剂预计三天后生产出来。
李爱国也放下心,借着气象站的关系,跟边疆的后勤部门通了话。
那边的同志也接到了寒潮预警,正发愁还如何保证物资运输,得知有防冻剂这神器后,当时就要订购一大批。
“三天后,第一批防冻剂会运过去,防冻剂分为汽油和柴油两种,别搞混了。”李爱国在电话里叮嘱了一遍。
挂掉电话后,李爱国总觉得自己还有点事儿没办。
等走到战场上看到蒸汽火车,才想起来。
这年月边疆那边还没通铁路,防冻剂用卡车运输的话速度太慢了,最好是直接用运输机。
李爱国再次返回电话室联系了边疆。
老团长得知消息后,特别重视,特意调派了两架运输机执行运输任务。
做完这一切,李爱国这才到驾校那边借了一辆卡车。
之所以选择驾校而不是卡车队,那是因为驾校是小集体,不用走正规程序。
蓝祥得知李爱国借车,一口答应下来,还询问要不要派司机。
“我自己来就行了,只是运点煤炭。”李爱国从兜里摸出一些钱准备支付车钱,却被蓝祥给拒绝了。
李爱国也没有坚持,以后想办法把这人情还上就是了。
李爱国开上解放卡车回到四合院的时候,阎解成,许大茂、张钢柱、南易,还有七八个住户早就等着了。
“有了大卡车就是方便。”
“是啊,以往都是倒骑驴,从郊区到这边得累个半死。”
煤厂不负责搬运,搬运需要额外加钱。
住户们都换了破衣服爬上车,李爱国启动车辆离开四合院。
“啐,看他们得意的劲儿,白浪费功夫,看看这天艳阳高照,咋可能下雪。”贾东旭站在门口看到前院很热闹,气呼呼的说道。
“东旭,你忘记红薯干的事情了”秦淮茹正在拆洗袄。
她担心下雪原本打算过阵子再拆洗,贾东旭却骂他懒惰。
“那是运气不好,谁能知道老天爷啥时间下雨啊,这下雪就不同了,你看看,一大妈种的小菜都发芽了。”
贾东旭觉得自己一家之主的威望受到了质疑,进到屋里,把被、褥子都找了出来。
“全都拆洗了,我就不信了,这天还真能下雪不成?!”
秦淮茹陷入了沉默中。
京城各个街区都通知了住户,李爱国开着卡车抵达煤厂,煤厂里已经排起了长队。
卖煤、开票、装煤,足足了大半天功夫,才开着卡车回了四合院。
等院子里煤卸了后,李爱国又带着陈雪茹帮陈方轩家运了一批煤,顺带着送去了三个小地炉,每家一个。
小地炉制造工艺简单,整备车间一上午就造了几百个,很受职工们的欢迎。
大嫂看到卡车,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站在门口嚷嚷道:“哎呀,爱国啊,你弄这么大一辆卡车,就送点煤,这也太浪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