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2 / 2)

交了房款,签了合同,胤禛去大杂院接来了紫薇主仆。因为是女眷,还特意去拜会曹雪芹的夫人,据说那位曹夫人已卧病在床多日,知道二人有孝在身多有不便,没能见上一面,只嘱咐了她跟前伺候的老妈子曹文家的照顾一二。事后,胤禛看了眼紫薇的打扮觉出不妥来了。“你正在热孝中,哪有这么穿的?知夏,找身素净的衣服头面给小姐换上。曹家先生是读书人,规矩大,没事你们就在这院子里别出去,别给人家笑话,说我们没规矩。”

“少爷,这吃住,我们手头上还是有些银子的。”紫薇的钱都是金锁打理的,这京城什么都贵,萍水相逢,人家苏公子已经帮了他们很多了,财务方面金锁觉得不能再让他一人担着。

“以后用钱的地

', '')('<!--<center>AD4</center>-->方很多,你们先留着吧。”

紫薇听罢还想说句什么,给胤禛一眼瞪了回去。明明是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少年,紫薇不知道为什么在他面前总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就像是面对夏氏宗族里的那些长辈似的,苏公子的气势,比族长还强呢!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帽儿胡同和曹雪芹故居,俩地方离得还是很远的。我不是北京人,所以特意查了地图。度娘上说一个在崇文门蒜市口地区,一个在南锣鼓巷,是北京人的大概知道哪是哪儿吧?据说到了曹雪芹离世的那两年他还在修订《红楼梦》所以那时候红楼有没有在民间流传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当年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时候有一部好像讲的《石头记》在民间挺火的。

4

4、第四章康师傅和玻璃厂...

连刮了一夜秋风,屋脊,地面上都落了那一片片黄,萧瑟的景象让人顿感凄凉。曹雪芹,安坐在书房里,批注文章,想着西院的新房客,不由得走了神。人都唤他一声曹先生,又有谁知道这壳子里早已换了个魂魄。爱新觉罗·玄烨,圣祖康熙帝,一梦醒来居然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还是他幼时伴读的孙子,这辈分都差到哪去了,后来理清了原主人的记忆,知道这已是乾隆二十三年,他孙子弘历执政的时代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圣祖爷也好读书,对于原主的文采打心里喜欢,原主留下的那本《石头记》他也爱不释手,遗憾的是这曹沾一场风寒一命呜呼,八十回后的剧情只有个大体框架,还没下笔呢,他虽占了人家的身,却毕竟不是原主儿,与其续写一些失了原味的章节,还不如不续。这曹沾文采虽卓著,却是个只会做学问的,常言道烂船还有三斤钉,曹家被抄,他们也留了些底子,好好经营决不至于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康熙爷卧床三月,养好身体后首先做的就是发家致富,一年多经营,二十五年初春他带着妻儿又搬回了北京城。

在闹市区开了个书店,有仆人曹文打理,帽儿胡同的院子是曹沾的友人帮着置办的,院子大他们一家也住不满,所以才想着租出去,就是这房客来了几波都没个满意的。胤禛刚出现在眼前时,康熙一晃眼还以为见到了老四那不孝子,那走路的架势,脸上的表情都一个样。瞅见那孩子的耳朵,和那一头黄毛儿,以为他是外族人,后又知道他是专门带着妹妹来北京治病的,觉得他小小年纪就知道照顾幼妹,说话也有礼有节的,就收了这个房客。“苏砚棋”少年在契书上写了自己的名字,下笔有力字体挺拔,是董其昌的字,写的真不错,就是这字儿太眼熟了,康熙爷当时盯着胤禛看了好几眼,想着他都借尸还魂了,这胤禛换了具身子活过来也不是不可能,随后康熙爷便对这位房客留了心。

胤禛最近觉得那位曹先生看他的眼神怪怪的,尤其是他开始续发,那黑头发一茬茬长出来后,那位的眼神就更凌厉了,不过他店里的生意刚刚起步,忙的脚不沾地,也就没太当回事。住进曹家后,胤禛就开始谋出路了,他打理一下随身物品,把防水运动手表卖给了个八旗的富二代,换了1000两银子。随后在西郊买地开了家玻璃厂,主要生产大块的门窗玻璃,那位买手表的富二代就是合伙人,名曰,爱新觉罗·永璧。对于他那些不着调的儿孙他也懒得生气了,弘昼荒唐,荒唐也是他保命的手段不是,乾隆三十年啊,也没多久了,自己努力点说不准能保下这个儿子,到时候他想荒唐,想装傻,也得看爷准不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