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1 / 2)
('<!--<center>AD4</center>-->十四:“我也不赞成你们去。”
“我说,爷是不是太久没出过手了,让你们有点儿小瞧了?”胤礽眯着眼看着众人,“谁也不准告诉皇阿玛,否则别怪爷的鞭子不认人!”
四爷叹了口气那,一副拿二人没办法的样子。“算了,想去就去吧。老九,你那儿的好东西给他们准备点儿防身用。”
“知道了,我会弄出来的。”胤禟心里还是难掩担忧,不过二哥那脾气一上来谁也制止不了,八哥别看笑眯眯的也是不听劝的,说起来他们在这京城里憋的够久了,出去透透气也好。
——————————————————————————————————————————————————————————————————————————————
九爷的担忧,九爷的小郁闷,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他现在的心情很不错,他发现这辈子胤禛这人的心眼更坏了。
“怎么还不来啊,四哥你没记错路线吧?”十四站起来伸头爬出窗外看了看。
“你这都问了几遍了,说了他们比我们迟一天出京,再加上路上游山玩水的耽搁当然会慢了。”十三数落道。
“你们不是打听好了?今天镇上有位姓杜的小姐抛绣球招亲?那一准错不了,一会儿就该到了。”难得的四爷解释了一下。
胤禟又给自己续了杯茶,他有点激动,哎呀呀,真不知道一会儿他们四个看到咱们这伙儿会是什么表情。
几天前九爷都给人送出城了,又让胤禛手底下的给追了回来,在温室农庄住了两天跟着四爷、十三十四一起出来了,四个人带着8个护卫都是一流的好手,且武器装备齐全。他们一路未作停留就冲着这个“青山镇”(纯属虚构)来了。
话说当日在会宾楼,四爷表面上是赞同那三个出来了,可私底下却早就想好了对策,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你们在京城憋得慌,咱们也很久没出来玩儿了啊?外出游历么,有个他乡遇故知什么的很正常的。
“我说十三十四,咱们出来就出来了反正闲着无事,你们俩都正上学呢,凑什么热闹啊!”一个个嘴上都说这次出游怎么怎么危险,还往上凑,还不是为了出来玩儿看热闹。
“九哥,我们都这么大的人了天天跟一群小不点儿一块儿背书写字多别扭啊!那些课我和十三都学过了,学堂里师傅的学问还不及我们俩呢!”
“进官学是给你们将来入仕途铺路,你们别小看了那些小不点儿,这都是将来的人脉。”四爷说。
“这个我们明白。但是也不能让我们跟普通小孩儿一样吧?”十三撅起嘴巴。
“你今年才九岁。”
十四抓住十三的手安we_i道:“别难过了,等你到了十二岁我们就出来,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九爷瞅瞅这俩,有猫腻啊!十三跟十四好上了?那......他扭头又看向四爷,对方还是一脸平静的在喝茶,十三原来不是跟他好的吗?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二爷的武器,很多作者都是写的用鞭子,那我也就跟着来了,后面都写出游中的一些事了,主要发展四爷八爷的感情。
26
26、第二十六章纯属巧合...
“快走,快走,开始了!”
“开始了?那快点,再迟就没站得地儿了。”
街上吵吵嚷嚷的人群都向着一个地方而去,茶楼里也引起了一阵骚乱一眨眼的功夫人就都走光了,四爷他们跟在人群后面不疾不徐向前走着。
小品《说事儿》曾经描述过一个场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这杜府门前的场景也不乏多让,这一群群人都给这儿等着绣球落头上呢。乾隆一行人过来的时候已经围了里一层外一层的人,小燕子咋咋呼呼的往前挤,加上护卫帮着终于占了个好位置。
“你们
', '')('<!--<center>AD4</center>-->看,那俩孩子,是不是十三跟十四?”胤褆他们四个挤一块儿站在外围没往里凑,他紧紧拉着胤礽的手就怕冲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