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举行新闻发布会(1 / 2)
方洁霞效率很高,不到两个小时就提交了一份初稿。
林家栋看完觉得还可以,和自己的想法大致一致。
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两人討论了一会儿,很快就定稿了。
“多谢林sir的帮助!”
方洁霞显得十分开心,“不知道您对公共关系科怎么看?”
“啊?”
林家栋有些意外,原以为任务结束后对方会直接离开。
“公共关系科当然是警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
“获得港岛市民支持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很高兴您有这样的看法。”
方洁霞这才站起身,“那我先告辞了,这份稿子您再熟悉一下吧。”
“好的!”
林家栋起身送她出去。
第二天,在警署举行新闻发布会,並非所有案件都需要召开,通常是重大案件,比如之前的朱韜案。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发生了交火事件,这次的事件更是备受瞩目,这些都需要向公眾交代清楚。
由方洁霞主持,林署长首先发言,然后是负责重案组的標叔,最后轮到林家栋发言。
显然,媒体更关注林家栋的表现,他年轻帅气,又是主办人,自然成为现场媒体的焦点。
闪光灯让他有些不適,但他仍努力展现出最佳状態,读完发言稿后进入了问答环节。
这起案件比朱韜案更轰动,因为那巨大的衝击让人们感到不安。
然而,警队迅速破案的事实令人震惊。
不过,记者们可不会轻易放过任何细节。
林sir最近回答了几轮问题,气氛还算平和,但下一波提问显然更具挑战性。
“林sir,据说a组刚成立不久便迅速破获了一起重要案件,而经验丰富的b组却还未有任何行动。
湾仔警署內部情况被您掌握得如此详细,真是令人好奇。”
记者的言辞咄咄逼人,显然做了充分准备,这让林署长和標叔脸色骤变。
这一提问暗藏玄机,若回答不当不仅可能引发两组之间的对立,还可能让公眾对警方產生质疑。
“这其中难道存在什么特殊情况?”
记者依然镇定自若地追问。
林家栋听后轻笑一声:“这位记者朋友,您提到的情况具体指什么?不妨说得更清楚些,这样我也能更好地回应您的疑问。”
他不愿直接答覆,意在引导对方明確问题,同时也为自己爭取时间思考应对策略。
方洁霞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记者略显犹豫,最终开口道:“林先生年纪轻轻便通过警队选拔成为见习督察,未来潜力无限,形象也很出色。”
“然而相比陈家驹警长这样资深的老手,您的办案经验几乎为零。
这样复杂的案件,您却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內就成功侦破,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莫非这是警队刻意安排的结果?”
他这次直指要害,公开质疑警队是否存在偏袒行为。
林家栋听完微微一笑:“看来您做了不少功课,有些事情我们並未对外披露,能让您掌握这些信息,確实不简单啊!”
“发布会结束后,请说明消息来源。”
记者话音刚落,林家栋並未给予回应,直接接过话头:“您的问题很不妥当。
警队作为纪律部队,强调的是协作精神!”
“假如真的出现您所描述的情况,那就相当於动摇了我们的根基,三万多警员绝不会接受。”
“此外,本案中重案组不会只专注於单一线索,警队办案自有其独特的方式和策略。”
“此次湾仔警署的两个重案小组分別负责不同方向的调查,確保无任何疏漏。”
“关於经验的问题,破案並非完全依赖经验,我们在警校学到的內容都经过实践验证,这本身就是一种经验。”
“在追踪嫌疑人的过程中,我们持续观察了一个多小时,对方多次尝试反侦察,但我们未有任何发现。”
“这就是警校教授的跟踪技巧,我们小组成员分工明確,互相配合,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多线侦查、团结协作、相互支持,这才是港岛警队赖以生存的方法,而不是为了爭夺功劳而製造所谓的警界明星。”
“啪啪……”
方洁霞在一旁热烈鼓掌,林家栋的话確实令人信服,极具宣传价值。
警署人员也跟著鼓掌,年轻有为的林sir接连参与两起重要案件,第一次填补了漏洞,第二次更是亲自破获案件,但他始终保持谦逊,將荣誉归於集体。
方洁霞適时站出:“各位,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到来,希望大家公正报导警队的工作,谢谢!”
那位故意刁难林家栋的记者面露不悦,正欲离开却被拦下,林家栋掏出证件別在胸前走近:“抱歉,您暂时不能走,我们需要了解警署內部消息泄露的原因。”
“我是记者,公眾有权知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