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我重拾电影事业(1 / 2)

没错,就是购置土地。

未来四座超一线城市的写字楼与综合体已竣工,正逐步投入使用。

这一过程较为缓慢,因新模式需尝试与优化,人员配置较少,逐步补充而非批量招聘。

这对后续发展不利,需探索適合自身的运营模式。

未来的一线城市,应先行购地,再逐步建设超市与百货商场,其他配套设施可隨时间推进逐渐完善。

若资金不足,则此计划暂缓;当前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提前布局,但步伐不宜过大。

写字楼和公寓的开发也需循序渐进,整体开发计划可延至十年后完成,即2000年后全面竣工,才能更好地保障各方利益。

所有物业均用於出租而非出售,写字楼和公寓仅提供租赁服务。

邵逸夫得知万商会收购院线时颇为意外,因为此前万商从未涉足影视行业。

“林先生,贵公司打算进军电影业?”

邵逸夫询问道。

“並非拍摄影片,我们只专注於建立院线。”

林继业答道:“並且我们的目標是覆盖整个港岛地区。”

“整个港岛?”

邵逸夫惊讶,“这似乎难度不小。”

“並不困难!”

林继业微笑回应,“若无法收购现有院线,我们就新建最现代化的多厅影院。”

霍先生始终保持沉默,此时发言並不適宜,建议双方先行沟通。

邵逸夫听闻此言心中暗惊,意识到这是一种潜在威胁。

万商已著手改造超市为综合性商业体,此事他有所耳闻。

该综合体包括百货与超市,周边设施也在同步规划中,但万商的意图並非从事房地產,而是打造综合型商圈。

他曾对此做过研究,了解到万商的电影院採用多厅设计,最大影厅也只能容纳两百人,然而放映厅数量眾多,一个典型的多厅影院通常设有十个影厅。

其中最小的影厅,仅能容纳几十名观眾。

儘管这种模式对他而言尚属首次接触,但他多年从事电影行业的经验告诉他,这种模式蕴含诸多优势。

可以同时播放多部电影,为观眾提供不同选择,还能根据观眾需求灵活调整,这对影院来说无疑更有利可图。

若自己拒绝出售,对方可能另起炉灶,那该如何应对?难道要大笔资金重建吗?这成本可不低,而我的重心还在tvb上。

皱眉思索后,邵逸夫试探性地说:“我可以租给你们。”

林继业轻笑,“邵先生,这话不必再提了。

我们万商资金充裕,追求的是彻底掌控港岛院线,並逐步拓展至东亚和东南亚市场。”

“这一点想必邵先生也明白,我们有能力壮大院线,未来还会与內地院线合作,这將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院线网络。

向全球扩展也並非不可能,只是目前家栋的资金虽更充裕,但他暂时没这计划。”

霍先生这时插话:“这么多资金为什么不投呢?”

林继业笑著回答:“这得看他自己的决定,他並不热衷经商,更希望子女未来加入警队。”

霍先生点头微笑,不再多言。

如今林家已是港岛的豪门,但他们对社交圈子兴趣不大。

林家栋的確才华横溢,是位天才,但选择了警察职业。

若他的后代再入警队,家族地位將更加稳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