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儿臣麾下,正有一人,或可与这位吐蕃勇士切磋一二(1 / 2)
李泰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打破了太极殿內微妙的平衡。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大唐的文武百官,还是各国的使臣,都齐刷刷地投向了端坐在李世民左手下首,神情依旧平静如水的太子林尘。
林尘自然清楚李泰打的什么算盘。这个二弟,素来心高气傲,睚眥必报,那日在宫中受辱,必然怀恨在心。此刻借著吐蕃使者的挑战,將自己推上风口浪尖,无非是想看自己出丑,以此打击自己的声望,甚至藉机向父皇暗示自己不学无术、刚愎自用。
然而,林尘脸上没有流露出一丝波澜。他端坐著,目光平静地看著大殿中央,仿佛李泰说的事情与他无关一般。这种镇定自若的气度,与李泰那带著几分挑衅和兴奋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魏徵见状,心中不禁有些担忧。他知道太子殿下虽然在处理政务和民生上颇有建树,但在沙场武艺方面,却並非强项。而且,东宫卫率虽然在操练,但毕竟时日尚短,能否应对这种顶尖的武力挑战,实难预料。更何况,吐蕃的这个噶尔·东赞,刚刚连败数位大唐悍將,实力深不可测。
他不能让太子殿下孤立无援地面对李泰的攻訐。
“陛下!”魏徵立刻越班而出,对著李世民深深躬身道:“臣有奏。臣以为,魏王殿下此言,恐有不妥之处。”
他顿了顿,声音洪亮地说道:“太子殿下自受陛下册封以来,一心扑在政务之上,处理民生,体恤百姓,兴办书院,修订律法。东宫卫率的操练,亦是为了维护宫廷安全,震慑宵小,而非专门为了擂台比武。太子殿下身为储君,理应专注於治理之道,而非武力爭锋。且东宫卫率,终究只是卫戍之职,平日所学,与沙场对阵、个人搏击,实有不同。”
魏徵这番话,是想將太子从这场武力比试中摘出来,强调太子作为储君的职责所在,以此对抗李泰的挑衅。委婉点出,太子不擅长此道,也无需为此感到羞愧,因为他的价值在於治国,而不在於单挑。
然而,李泰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嘴角带著嘲讽的笑容,立刻反驳道:“魏大人此言差矣!太子身为储君,日后是要继承大统,治理天下,难道就不需要一身过硬的本领吗?文武兼备,才是真正的英主!更何况,父皇此前曾有言,储君当『军国重事,无不与知』。太子既在东宫操练新卫,这便是军务的一部分!如今有外邦勇士前来挑战,正是检验我大唐年轻一代武力之时,也是为父皇扬威的好机会!太子哥哥若连区区一个吐蕃勇士都应对不了,日后又如何统领大唐百万雄师,如何震慑四方蛮夷?”
他语气尖锐,咄咄逼人,將太子摆在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太子不应战,便是怯懦,便是能力不足,不仅会丟自己的脸,更会让大唐在外国使臣面前失了顏面;如果太子应战,而派出的將领又输了,那更是证实了他无能识人、东宫练兵也无成效。
李泰和魏徵之间的唇枪舌剑,瞬间成为了太极殿內的焦点。所有人都饶有兴致地看著这对表面兄弟,实则水火不容的皇子之间的交锋。百官们虽然明知其中有储位之爭的影子,但碍於身份,大多沉默不语,只是用眼神交流著彼此的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