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1 / 2)
('<!--<center>AD4</center>-->,萧无尘是在给予萧君烨同样的喜爱。如此这般的话,那么君臣和睦,倒也不是怪事了。
当然,他也因此而不曾再说过前世的那些话。
萧君烨和萧无尘一样,都很信任这人的才干,才将这些事情,都让这人去做。
这位能人倒也的确颇有才干,揽下此事之后,就开始带着人马,一面令人准备各种人才和物资,一面亲自在大兴朝四处走着——因他有任务在身,又在各地收揽了不少人才,两年之后,承宁七年回到洛阳时,就亲自去跟承宁帝说,此事可行。
萧无尘自是大喜。
只因这人言道,当先造运河,且人和物资都已经准备好,两年之内,定能造出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好让他能乘船往南方一游。
至于其余地方开路的事情,有的可以与运河同时进行,有的还需谨慎思索,暂且压后,萧无尘听罢,也觉不过。
因为……如今时机差不多,差不多就这一两年里头,那三个仅剩下的同姓藩王,大约就要发起战事了——就算是他们不主动发起,萧无尘也容不得他们再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晃悠了。
皇权为尊,萧无尘生来聪慧,自是知晓皇权合一,削藩一事,哪怕他今日不做,将来也定会有人去做。藩王,已然是不能存在的了。
待到那三位藩王之势一除,大兴朝彻底掌控在萧无尘手中,那时,他若是想和皇叔偶尔出巡……想来也无人管得住他们了。
萧君烨知晓萧无尘心意,亦是满意。
其余诸事不提,单单是能让他和无尘有机会游历大好河山一事,就足够他们二人高兴的了。
承宁九年三月,运河开凿建成,引水成功,大兴百姓俱是欢喜。且大兴数个地方,皆修了官道,山野匪类亦被剿灭无数,天下太平。
承宁九年四月,三个仅剩的萧姓藩王,终于发难。
兵马大元帅三次请旨,带兵去收拾三个藩王,承宁帝终是同意。
承宁十年三月,战事结束,三个藩王投降认输,并上缴封地和爵位,以及上百年的财产和兵力。
同年六月,兵马大元帅返回洛阳,被承宁帝重赏,并重新封摄政王,有爵无封地。然而饶是如此,也足够朝中臣子惊异。然而连连劝诫之下,却毫无效果——早在前几年,他们就已经控制不住这位年轻的帝王了。现下这位帝王又年长了几岁,那位摄政王亦是如此,他们还能拦得住甚么?自是白费一场功夫。
承宁十年七月底,自南北运河建成之后,承宁帝与摄政王,头一次乘坐船只,顺着运河,一路向南,美其名曰要看各地百姓生活是否富足、是否受到官吏欺压、而各地官吏又是否当真廉洁能干……因此每每到了一处景致极好的地方,总要停下来多歇上几日……
如此走走停停,直到冬月时候,刚刚行至江南的萧无尘,才不得不因着天冷了北面的运河要结冰,才不得不开始一路往回走穿越的结局是离婚。
待走到鲁州州府时,萧无尘才让船停了下来,说是要歇上一日。
左右再过几日就到了运河的终点亦或者说是起点,一路心惊胆战跟着他来的臣子也只能由着这位皇帝胡来——反正都胡来了一路了,再胡来一二日,大约……也没甚么的吧?
于是待到停船之后,萧无尘捧着下巴,等着他的皇叔把最后一份折子处理好之后,就拉着萧君烨要换衣裳,出门!
萧君烨素来宠爱萧无尘,因此一路之上,几乎萧无尘说停船就停船,说出游就出游,出游的地方,也几乎逗是萧无尘说了算。只不过——作为补偿,二人出游时,穿的衣裳,还装扮的身份,就都由萧君烨说了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