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2)

林芷怔愣一瞬间,随即快步追上沈知衍:“你认得路吗?”

“自然。”

==

桃源村的西溪将整个村落一分为二,村西多是陆氏族人,只有在远离西溪的地方才有几户外来人家,多是当年因水患逃难而来的难民。当年清河县收拢难民时,成年男子落户分十亩地,女子分五亩。地虽是荒地,可农家最不怕的便是开荒,这也是县令为了让各地的村落快速接受难民而想的方法。

结亲,在这时候就是最紧密的关系网。

有了荒地为本,本地村人在考虑男女婚嫁时,就不会格外排斥这些外来的人家。毕竟,桃源村位置好,地价自然比别处贵,村里人也不是家家都有足够的土地讨生活。当年那一批在桃源村落户的难民,也如县里的大人所料,或嫁或娶,大多数都与当地的村民结了亲。

只有最边上的一户人家尤为特殊,是两个难民凑对儿落的户。

男人是个军户,原本有妻有儿,只一路逃难使得妻离子散,男人不愿再找。女人是个绣娘,也就是林芷的师傅。逃亡路上发生了什么师傅不愿开口,林芷也没多问,只师傅是再不愿意嫁为人妇。

两人商量后,干脆搭伙在桃源村安家落户。

==

夫妻二人一路向着桃源村最西边儿的小路走,越走越静,夏日格外茂盛的草木衬得那方小院略显寂寥。

林芷站在门外轻轻扣门,眼光扫过门前疯涨的野草眉头不由皱起。师傅和安叔向来勤勉,特别是安叔,他虽不大会种地,可很有一把子力气,家里地里别的不说,很难找到一根杂草。

过了许久,林芷才听见院里有人应声:“谁啊?”

“师傅,是我。”林芷听出来师傅崔绣娘的声音赶紧应道,“我今日和二郎……相公,来看看您。”

院子里响起一阵脚步声,随即木门从里边吱吱呀呀打开来,露出崔秀娘略显沧桑的面庞。看见立在门外的小夫妻俩,崔秀娘眼里掩不住的惊讶。

“这是怎么了?怎么今日来了?”

第7章 神奇的背篓

两人进了屋,还在院子里就听见安叔压不住的咳嗽声。

林芷有心发问,却看见安叔已从里屋出来迎他们,便止住话头。

“叨扰安叔崔婶了。”沈知衍拱手行礼,“从岳母家来,日头还早,固特来拜访。突然上门,是小子的不是。”

说完,沈知衍又是深深一礼,随即从他那背篓里掏出表礼奉上。惹得林芷看了他好几眼,这人,背篓里难不成藏着那只圆滚滚的蓝胖子。

安叔和崔秀娘活了大半辈子,一路逃荒,什么没见过。他们又都熟知林芷的情况,一听沈知衍的话就知道必是林芷那晚娘又整幺蛾子了。

安叔爽朗一笑:“来者便是客,你还是林丫头的相公,咱们之间很不必这么多礼。快进来,咱们爷俩今日好好喝一盎。”

“安叔美意原不该辜负,可还容小子告恼。今日还得早些家去。”沈知衍说道‘早些’这两字时微微加重。

待上了茶水,崔秀娘拉着林芷进了里间,这里林芷之前也常来,原就是她跟随崔秀娘学刺绣的地方。

“必是你那后娘又作妖了。这倒罢了,我只问你,沈家,可还好?”崔秀娘一点儿也不代拐弯抹角,她教导林芷近十年,早已把林芷当做自己女儿看待,二人虽无母女之名,可相处起来跟亲母女无异。

“婆母厚道,妯娌和善,人口简单,您不必再为我忧心。”林芷三言两语概括了沈家情况,“倒是安叔,这是怎么了?您可是遇见了难事?”

崔秀娘性情坚毅,历经磨难,脸上却不见苦意,她很少从崔秀娘脸上看见如此明显的愁色,上一次,还是忧心她的婚嫁之事。

“我和你安叔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还用得着你小孩家家的操心。”崔秀娘岔开话题,“虽然沈家现下不错,但你要上心,人情来往好生周全。没了娘家的女人终归矮上一截,只是也别太过委屈自个儿,你有一门吃饭的手艺,也不算高攀了他们家……”

字字恳切,絮絮叨叨,道不尽的慈母心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