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2)

两人不过略坐了一盏茶的时间就起身告辞。林芷拉拉崔秀娘的手:“师傅,你和安叔好好保重,我找机会再来探望您。”

“可不许说这话,嫁了人,多的是身不由己,你好好过日子,不必惦记我们。”

==

从师傅家出来之后,林芷情绪难免低落,不过她很快打起精神,笑盈盈道谢:“今日多谢二郎,我们顺路去集上看看,昨儿答应了兰姐儿给她买糕点吃呢。”

没人会乐意自己花心思废心力办的事被辜负,林芷这时候只能掩下她的担忧。

沈知衍瞅了林芷一眼:“笑得有点丑了。”

不是!你怎么说话呢?林芷正想怼人,又听见沈知衍语气平淡道。

“长辈多是这样,不会对着晚辈诉苦。你若不放心,往后多走动就是了,左右,你不是要做绣活儿吗?”

沈知衍说完甩着袖子朝着集市的方向走去,他人高腿长的,在这个女子贞静为美的时代,一步顶林芷两步,林芷急忙跟上。再不跟上,天晓得村里会不会传出沈家新婚小夫妇回门当日就闹不和的传言。

==

桃源村的集市沿官道汇集而成,除了村人就地摆的小摊,于官道六尺之外,还有些简单搭成的棚子,里头有一间格外显眼。不似其他棚子只简单搭成落脚的草棚子,用了木头大料,修了墙,建了顶,除了门不是需要装卸的铺板门,样子倒和县城里那些正经铺面十分相像。

只是现在这间铺子落了锁,门前冷冷清清,很是萧条。

这是沈知衍家的,也是沈家大房最惦记的东西。

当年桃源村谁人不想争这靠近官道的地?为这儿,没少生事,最严重的那次,多人械斗闹出人命,连县太爷都惊动了。

案子判下来,首犯伏法,相关的几户人家全部迁到其他村。可即便是这样,只要官道还在,围绕那块地的纷争就不会断。为彻底解决后患,县太爷做主,把靠近官道的这片地都圈出来,以半亩为界,划分为二十块儿。再以每块儿六两的价格卖给争地的人家,且规定了每户只能买一块地。

得来的银钱,除开给死了人的两户人家做补偿,剩下的则用来打井修路盖磨坊,这些算公用,惠及桃源村全村人。

县太爷这一手,不止让桃源村人心服口服,也给林芷这个从后世来的人极大的震撼。那一点藏于心底的傲慢彻底消散,她以一种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

半亩地,那就没法儿修房盖屋,这在讲究父母在,不分家的古代,最基本的宅基地都是一亩,人口多的人家还会另外买地盖房,要不然根本住不下。

而且还需要足足六两银子,上好的水田才八两呢!

瞬间,原本挣得头破血流的风水宝地成了鸡肋之地。除了有钱且头脑灵活的人家能从这半亩地里挣回本钱,多数人拿这价高的半亩地没办法,没看那挣地的人家里,有两家都只能拿这地赁给其余村人摆摊用。

而沈老爹沈高地就是这个少数能挣钱的人。

沈知衍亲爹沈高地,是桃源村里有名的能耐人,幼年分家时只得了二成家业,当时谁人不说沈家这家分得偏心。

虽然按理长子可得七成家业,可乡里乡下的,大多都一个娘生的,哪里会如此严格,看着次子分家后去过吃不上饭的苦日子呢?便是真有人家按照七成家业来分,那也是田地房屋分得大头,家里的银钱家什牲畜多会补给其余儿子。

可沈家当年分家,那真是一个子儿都算得清清楚楚,更不用说当时沈家大房那陆氏有孕,硬是仗着肚子多分了一成的长孙田。虽后来出世确实是个男婴,是沈家的长孙,可分家时谁知道那肚子里是男是女呢?

这家分得,村里人谁不嘀咕沈家长辈偏心。沈氏族里当时不是没有族老为这事儿上门说道,可沈家爹娘铁了心,还说自己老两口以后由大房奉养,不用小儿子出一分力。这架势,活像小儿子不是他们家亲生儿子似的。

沈高地一个还未说亲的小子,就就这样被分了出去。三亩水田一亩旱地,一块儿光秃秃的宅基地,连间草屋都没有。

沈高地也硬气,一声没吭签了分家文书,然后揣上分家银翘脚走了。他也光棍,撂下话来:“总归没个落脚处,倒不如去外头闯闯!”

这一走就是六年,在桃源村人以为沈家小儿子多半遭遇不测时,他却又忽然冒出来了。

走时是个被狼狈分家的少年郎,再回来时是个衣锦归乡的有钱人。一回来,不仅建了青砖瓦房,娶了媳妇,买了良田。还豪掷银钱,买了这半亩地,正正经经盖了房子,开了个杂货铺。

一开始谁也不看好沈高地这杂货铺,桃源村离县城近,村里还有牛车,要买东西,去县里就是,即便是腿着去,一来一回也不过两个多时辰,这对走惯了路的村人来说,实在算不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