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1 / 2)
来串门的杨娘子有回正好撞见了林芷抽筋龇牙咧嘴的模样,又看她吃鸡蛋羹吃得一脸的痛苦。转身便直接从家里带着奶砖牛肉干又来了,见林芷吃奶砖吃得开心,更是直接道:“这奶砖你吃得惯,那下回便让春婶与我一同去外集,你拿茶叶或者棉布与牧民交换,他们可喜欢得紧。”
林芷便觉得,宣威县应该是接纳了他们一行人了。
等田里的麦子变黄的时候,林芷便开始自个儿的下一步计划了。
那便是,干回老本行,开间茶水铺子。
林芷当然不指望着这个茶水铺子赚钱,她现在觉得沈发的沈氏商队更有赚头。这间茶水铺子,只要能保本,便是赚。
无他,林芷是指望着这间茶水铺子能释放出一个讯号,一个宣威县友好的信号。
粮的问题有了解决之法,宣威县的乡民俱是吃苦耐劳不吝惜力气的人。可他们也是一群自给自足,兜里没有几个钱,脑子里更是没甚花钱意识只有省钱本能,穷惯了的人。
若是不让外头那些长腿的金库自个儿进宣威县,靠种地,宣威县能富得起来?
所以,当沈知衍提出要开茶水铺子吸引商人来宣威时,即便是遇上了激烈的反对,他也没有丝毫的退让之意。
“诸位,我曾在《华夷志》读到‘地多沙碛,耕获甚薄;农作于田,需仰给沟洫’[1]。”沈知衍顿了顿,环视了一圈儿面上犹带不忿的众人,“我当时见识浅薄,只以为是前人记载故意夸大。现在本官倒是不这么觉得,读万卷书果然还得行万里路,才能知道书上所记,句句为真。”
“今年是个好日子,风调雨顺,人心向齐,可来年呢?后年呢?年年都能如此?大坝河堤要修、河道要疏通、城墙要修补、器械盔甲要换,哪样不要钱?库里空得连老鼠都没几只,这样的宣威,一个不慎,便是死伤无数。本官不才,只能想得出这样的办法,诸位若是有其他能救宣威的法子,说出来,本官自然鼎力相助!”
议事厅里一静,沈知衍的声音似乎还在回荡,一圈又一圈,晃动了人心。
最终,在宣威县城门口不远的地方,一座有些许潦草的茶水铺子搭了起来,迎风招展的幌子还是红黄搭配甚是显眼(辣眼睛),连幌子上的大肚儿茶壶和圆乎乎的‘茶’字都一样。
若是只看幌子,还叫人以为是桃源村的沈记茶水铺呢。
对此,林芷振振有词:“万一呢?万一就有路过桃源村的商队也往这里来呢?再说了,咱桃源村的茶水铺子生意那样好,可见这个幌子带财!就这样,咱们也沾沾财气。”
沈知衍拗不过,只能再一次握着提斗笔,写下了那个毫无风骨可言的‘茶’字。
第64章 茶水铺和草鞋
天地广袤无垠,土黄色的路上,一队商队缓缓行走。无论是人还是骆驼马骡,在这茫茫的天地间都显得格外渺小。风卷起黄沙,烟尘飞扬,这天地间便只有土黄色这一样颜色了。
愈发让人觉得难耐。
“掌柜的,你看,前头是不是有间茶水铺子?”甘大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可刚舔湿了些的唇角让风一吹,瞬间又干了。甘大只好咽了咽口水,可口里根本没甚唾液,干巴巴的吞咽动作只叫人觉着嗓子疼。
“掌柜的,咱去歇歇脚,喝口水润润唇吧?”甘大的眼睛里盛满了对水的渴望,“连骆驼都受不住了。”
跑商的骆驼要耐力好,不止要耐劳,还要耐饥耐渴。甘大所在的商队关外关内都敢走,队里的骆驼自然都是顶顶好的。可雨季过后的西北之地,又干又晒,他们之前还经过了一大片戈壁滩。
戈壁滩上没草没树,只有满地的怪石,夏日、白天,这俩加在一起的戈壁滩像是要把人烤干。满地的怪石又让装满货物的商队行路艰难。吞吞的一路走来,他们队里自带的净水,在那片戈壁滩上耗得差不多了。
离水源还有一段路,甘大实在是受不住了,所以即便是他已认出了那地儿是宣威县,他仗着几分情分忍不住开口。那迎风招展的幌子和上头的茶壶,明晃晃地,叫人心底的那股子燥意再也压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