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2)

李玉香差点被死气,可兰姐儿做了决定就不理会她娘了,该干啥干啥。李玉香没法子,也只得同意了。

是以在她小儿子沈书明稍稍展露了些读书的天份后,她欢喜得不行。还特意来林芷这儿取经,小心翼翼呵护着家里这最后一棵读书人的苗子。林芷愿意接了明哥儿去,她心里可感动了。

私下与沈知淳说过好几回:“咱家能得弟妹进门,是祖坟冒青烟了。你寒衣节可得给咱爹和祖宗好好烧些东西,求他们继续保佑咱家,也不用多做些甚,只要咱们一大家子能平平安安就成。”

沈知淳翻个身,默不作声。

“明哥儿和安哥儿呢?都睡下了?”沈知衍将一碗醒酒茶喝尽后,又接着关心侄儿和儿子。

“早歇下了,我瞧着他俩灭的烛火。两人还不乐意,我吓唬他们,若是不睡足了觉,往后定然长不高。”安哥儿虚岁九岁,明哥儿八岁,俩小学生(鸡)也不知道随了谁,晨钟暮鼓,日日捧着书本不歇息。

沈知衍看着烛火下的林芷,心里愈发歉疚:“这些年委屈你了,你再等等。待我再收集些孤本文章经义注解,寻个合适的时机,咱们挂印归家罢?这头虽一幅歌舞升平之景,可我心里总是不安生。”

人,真是不长记性。这才几年啊?圣上举起屠刀,血染秦淮的事儿就忘了?沈知衍想跑路了。

“你在山间修建的别院,我还一次都没瞧见过呢!”

沈知衍说着说着还有些委屈,又是七年不曾归家。

这些年在沈氏族学上投入的功夫没白费,沈氏族学里头出了好几位秀才公。虽则随着天下太平,读书科举之人多出许多,秀才没那么值钱,可在清河县也是够用了。

这些年在官场挣扎,沈知衍已是倦极了。就连林芷,也觉着厌烦。

她在边关能办棉厂布坊开客舍,可是在这儿她没有任何动作。有时出去赴宴,听着那些官夫人一句话转三个弯,云里雾里似是而非,她心生厌恶。

前些年边关与鞑靼有战事,陶洮不远千里找上林芷。姿态放得很低,他想求林芷让沈家商队与他走一遭。

“前方战事胶着,粮草吃紧。若是我在此时为边关运去大量低价粮草,可记一功。可刀剑无眼,路上定是不太平。我手下可用之人实在不凑手,只能求林大掌柜再帮我这一回。”

他这趟只求功不求财,路上又格外艰险,若是将后背交与其他人,他怕是夜夜都得睁着眼睛睡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