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44节(2 / 2)

“当然。”景昭半闭着眼,困倦道,“但不是现在——这场火真是,那些兵马我算是白调了。”

桃花别业已然化作焦土,景昭调动的兵马自然没了用处。然而即使这些兵马还没来得及突袭控制桃花别业,路也走了大半,该惊动的人都惊动了,景昭还得想办法给出交代。

——否则的话,总不能让他们原地兜个圈回去,就说突发奇想来一次奔袭训练。

这等鬼话鬼都不会相信。

“密折匣子等会让苏惠取走,那些信也是。桌子上的废纸都烧了,处理干净。”

穆嫔连忙应是。

她没有听到景昭的回应,低头一看,景昭倚在榻边,已经沉沉睡去了。

连绵大雨下了三日,整座舒县城都笼罩在潮湿的水雾里。

直到六月初四,雨才渐渐转小。

苏惠驾着马车,景昭和穆嫔坐在车里,若无其事地回风荷园里收拾行李。

当日他们匆匆赶往城外弘信寺居住时,并没退掉兰桂坊的房子,绝大部分不涉隐秘的行李还留在那里,做出只是暂时离去的假象。

马车碾过城门外的积水,溅起片片水花,城门前的守卫趾高气昂挥着兵器,驱赶瑟缩着排队入城的百姓。

苏惠毫不客气地挥鞭,马车溅了守卫一身水。那守卫看见马车上独属于士族的家徽时,立刻换了一张赔笑的脸。

苏惠趾高气昂地哼了一声:“滚开!”

守卫听话地滚开了。

途经被改做慈幼堂的小学时,景昭看见慈幼堂前挨挨挤挤,数个衣衫褴褛的瘦弱妇人牵着手中幼童,低声下气地鞠躬恳求。

“那是做什么?”穆嫔探头,好奇地问。

论起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苏惠一个人顶得上景昭和穆嫔加起来再乘十,往那边瞄了一眼:“哦,父母想把孩子送进慈幼堂讨口饭吃,不过按惯例,这种孩子慈幼堂是不收的——看,那是在恳求呢。”

穆嫔深觉荒谬:“慈幼堂收养弃婴孤儿,这些父母还在,为什么要把孩子送进慈幼堂跟孤儿抢饭吃。”

苏惠说:“大概是因为,这些父母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孩子留在家中只会饿死,送出去才有生路——如果现在告诉这些父母,这里只收容孤儿,说不定他们真的会愿意自杀为孩子谋求一条生路。”

穆嫔愕然。

“这次山火绵延数里,范围极广,山脚下那些别院烧了也就烧了,世家不差一个庄园,南边山下那些村庄也遭了殃——小姐你看。”苏惠刻意放慢车速,“那个灰衣妇人手臂上,是烧伤。”

话音未落,只见慈幼堂的门开得更大了,门里走出来一个蓝衣妇人,将那几个妇人手中牵着的孩子揽了过去。

“收下了?”

“不收下的话,这些孩子要么被饿死,要么就会被父母卖进青楼楚馆之类下九流的场所——卖进去,还有望留条活命。”

穆嫔惊愕地睁着眼睛,眨也不眨。

景昭一直倚在车中,似睡非睡,忽然开口:“那个蓝衣女人是不是传闻中的邓氏孝女。”

苏惠张嘴就来:“小姐明察秋毫。”

“这个慈幼堂是由邓氏自己经营,还是朝廷定期补贴?应该有点补贴吧。”景昭说,“你们是怎么给她拨钱的?”

苏惠差点从车上摔下去。

景昭道:“别装傻,我看见了,弘信寺讲经那天,她挽个篮子在人群里挤来挤去跟你接头,内卫还是采风使啊?”

苏惠咳嗽半天,从牙缝里用气声挤出来三个字:“采风使。”

景昭一哂:“真糟糕。”

苏惠疑惑道:“什么?”

“城内慈幼堂,城外弘信寺。舒县内外乱成一团,全靠朝廷密探裱糊。”景昭嘲讽道,“这什么破地方。”

“……”

“奏折和密信发出去了?”

“是,第一日就冒着雨,八百里加急秘密送回京城。大雨耽搁了时间,算算路程,再怎么拖延,今日也该到了。”

景昭重新倚回座上,慢慢揉着眉心。

“走吧。”她说,“这破地方,我再也不想多留了。”

第41章 皇后的美德。

殿外夜色明净如水。

皇帝缓步走来,拾阶而上,肩头披着浸润淡淡莲香的夜风,身后不远处,三位丞相依次随从在后。

踏入殿内,大殿四角堆叠着冰山,处处清凉,遍身暑热顿时为之一清。

内侍急忙捧来清茶,依次奉给三位丞相。

苏丞相在文华阁中排名最末,年纪却最为老迈,畏怯暑热,也顾不得谦让,先端起茶盏痛饮,用手绢擦去额间汗珠,感受着暑热渐渐散去,才暗自松了口气。

薛、柳二位丞相也有些难耐,但终究比苏丞相年轻,更能忍耐暑热。正有些意动,想要端茶时,只听上首传来皇帝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