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2 / 2)
第50章 我是预备党员,不能打架
卢卡怎么也想不到,中国这么大,他能再次看到关于纪忍冬的消息。
三年前,他先被纪忍冬全面拉黑、断绝一切联系,又因为裁员被迫离开漂泊了四年的美国。
几乎一夜间,他失去依恋的人,失去工作,最后失去了在这个冷漠国度存在的权利,甚至来不及思考他究竟错在哪里。
离开前他有两个选择,回到出生长大的阿根廷,或是前往他的根所在的地方——中国。
如果选择前者,他将变回从前的自己——动荡、纵情、没有方向。同时,他也将渐渐脱去在美国生活的印记,与他在纪忍冬身上感受到的安定扎实背道而驰。
如果选择后者,他将面临巨大的未知挑战——在那片毫无生活经验的陌生土地上,他怎么生存?去哪里找工作?还是一把年纪回去读书?
如果他一无所有,那么他剩下的最后一样东西叫做不服。
他要向前,绝不后退。
卢卡的存款日渐消瘦,对中国的法律环境也不了解,找工作怕是不容易。他在网上了解到中国大学对于国际生的录取条件较为宽松,往往还提供丰厚奖学金。于是试着申请了几所大学的法学专硕,北京的一所双非市属一本院校给他发了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
拿到通知书的那刻,卢卡心里冒出两个奇妙的念头。第一个念头是,二十八年了,他终于能回祖国看看。另一个念头则是,纪忍冬曾经也经历过这样的校园生活吧?
他感到自己离纪忍冬更近了一点,哪怕物理距离远隔重洋,哪怕此生不复相见。
三年前的夏天,芝加哥湖天瓦蓝,北京蝉声大噪。
卢卡踏上飞往北京的航班。
他很费了一番功夫才适应北京八月的酷暑和懒散吞字的方言。此后便是报道、搬进宿舍、办学生卡。
学校给国际生安排的是条件类似如家酒店的单人间,卢卡的左边隔壁是尼日利亚酋长的儿子,右边隔壁是白俄罗斯退役体操运动员。他向邻居们介绍自己在美国拥有四年的律师从业经验,会说四国语言,引来好一阵艳羡。在北京的生活给卢卡留下了很美好的第一印象。
很快到了新学期第一天。
早上九点十分,卢卡将半长卷发精心吹妥、套上无袖背心、戴着长长的柳丁耳坠和银项链。他活力四射地走进教室,见到二十几名顶着油头、身穿睡衣、脚踩趿拉板儿、仿若刚刚“垂死病中惊坐起”的同班同学。
卢卡心里大喊糟糕,overdress了!
讲台上,地中海发型的中年男教授抬手打开投影仪,纯白色背景上书一行黑体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一讲)。
“下节课上课前,班长收齐八百字的感悟交给我。”教授柠开保温杯,就着水面“呼噜”一吸,嘴巴漱了两下,咽下液体,又将茶叶吐回杯内。
两个小时的课堂如同天书,卢卡一个字也没听懂,唯有来自社会主义的震撼在空荡荡的头脑中“咣咣”作响。
但没关系,他另有一套生存之道。
卢卡熟稔地拍拍前座女生的后背,深情桃花眼直勾勾望着她,“宝贝,我是外国人,不会写那个感悟,你能教我吗?”
女生将脸藏在防晒服的口罩后面,只看他一眼就红着脸,羞答答点头。和她一起的两名女生站在教室门口,张着大嘴交换八卦眼神。
开学三周,卢卡在三位“宝贝”的帮助下艰难交齐三篇感悟。
第三周周末,其中两位“宝贝”在宿舍楼聊天,都说自己遇到了超帅的crush,嘴巴好甜,情绪价值超足。她们兴冲冲地翻出朋友圈照片给对方炫耀。凑上去一看,天塌了,竟然是同一个人!
路过的女生听见她们的尖叫声,气愤地拉来自己室友。三位“宝贝”不可置信地拿出聊天记录放在一起,天呐!这是什么进口渣男?!
这晚,学校的表白墙上出现了一篇由三名法学专硕女生联名写的控诉信,控诉对象就是同系国际生周万里。全文洋洋洒洒,据理力争,尽显法学生素养。
控诉信在网络发酵了三天,网络上骂声一片。卢卡的照片传遍了北京各大高校群,甚至登上本地热搜,还被打上“警惕渣男”的醒目红字。
事件发酵第四天,法硕二班女班长约卢卡在宿舍楼下见面。
“周同学,我们全班女生一致认为,你的行为严重冒犯了我们。由于你连续三周打着挑逗的幌子找女生帮你写作业,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跟你发展男女朋友关系,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继续帮助你学习。今后,我们全班女生不会再跟你说一句话,上课也不跟你组队,请你好自为之。”
槐树沙沙作响,女班长怒目圆睁。
“大家都是朋友,我没做什么啊。”卢卡心中的震惊压住了其他情绪。